推荐编辑:缕缕芳香
推荐理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与他们一起度过快乐、温暖的亲密时光,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呢?本文有干货,值得品读。
上个月参加了大女儿的家长会,看了女儿写给我的信,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明明我每天都陪着她,为什么她还说“希望妈妈多陪陪我”?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直到最近我看了黄静洁老师的书《父母的格局》讲到高质量陪伴,我才明白症结在哪里,原来很多时候我给予的陪伴,在孩子看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父母的格局》中指出高质量陪伴不是父母围着孩子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是通过亲子互动质量、单位时间内的活动记忆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亲密感来衡量的。高质量陪伴是养育健康身心孩子的最底层需求,同时也是对父母身心付出的最高要求。
怎样实现高质量陪伴呢?
有三大实战陪伴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无论是有空陪伴孩子却让孩子感觉到落差的情况,还是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的情况。
第一,人在时,心必须在;人不在时,也要让孩子照样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这一点让我很触动,我知道为什么女儿会有那样的看法了。很多时候我陪着她,手里却拿着手机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只顾妹妹,人在那里,心却没在那里,她的需求我没看见,她的想法我没有去仔细倾听,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当我意识到她的内心渴望,我开始改变做法,我提醒自己“一定要人在心在”,我对她更有耐心,去倾听理解她的想法,当看到孩子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我想这一切都值得。
静洁提到,如果父母很繁忙,也可以通过相册、留言、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孩子互动,像静洁老师和她先生谭盾工作很忙碌,时常出差,孩子小的时候,她会准备精心准备一本布质的相册,里面有妈妈的照片和家庭的合照,孩子可以随时拿出来看、啃、玩,让他觉得妈妈随时可见,另外每天也会抽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通话视频。
等孩子长大一些,她会给孩子用图画或文字互相留言,表达情感。当孩子看到她留的纸条,就会特别开心,因为他知道妈妈在惦记他。而孩子也会模仿这样的方式来与她沟通,表达爱意。一次,孩子给她留言“妈妈,记得喝你的萝卜水”,原来孩子闻到妈妈喝的萝卜水的味道,知道妈妈有些咳嗽。
这样的互动方式,真的让人感觉很暖心。另外父母也可以多观察自己孩子的兴趣,跟他建立一些互动交流的小暗号、小秘密,即使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也能通过这些小暗号,来传递你的用心和爱,孩子也会沉浸在被关爱和有所期待的温暖之中。
第二,为孩子储存快乐的记忆。
快乐的记忆,就像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光,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的阴霾。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当我们陪伴孩子时,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去丰富这段时间,让这段时间充实有趣,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快乐,同时也把这些快乐记忆储存在大脑。
当我们和孩子建立起这种快乐记忆的链接时,孩子的内心也充满快乐的期盼,期待和父母共同创造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出去玩,去爬山、去沙滩、去看海……当我们心无旁骛地陪着孩子,和孩子一起欢笑嬉闹,相信在孩子眼中,这一定是一段特别美好的时光,也会在孩子心底留下深刻又美好的记忆。
比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像重要演出、表彰仪式等等,父母可以抽出时间去见证这些重要时刻,让孩子明白,在父母心中他很重要,父母一直是他成长努力过程中的见证人。
第三,培养亲子间的私密沟通模式,与孩子建立更深的信任和亲密感。
我们常常感叹,孩子在小的时候,叽叽喳喳什么都跟父母说,当慢慢长大了,话却越说越少。我们需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像朋友一样耐心倾听他的开心烦恼,而不是一脸不耐烦或者嚷嚷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往前走一步,孩子就会离父母更近,当孩子感觉是安心的、被信任的,倾诉的欲望也会大大增强,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快乐和烦恼,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渐渐地拉近。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跟孩子在一起的私密时间,比如睡前聊聊天儿,一个拥抱,或者一起外出时轻松闲聊,不加评判,不加指责,静心享受每一段亲子时光。
有句话说,“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很重要。”不管是贫穷或富有,忙碌或空闲,陪伴孩子成长都是我们可以实现的,学会这三大陪伴技能,实现高质量的陪伴,让亲子时光成为父母孩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