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当当、咣当当,震耳的锣声响满了整个村子。小孩子们仿佛听到了上课的铃声,迅速从村子的各个角落冒了出来,顺着锣声以百米比赛的速度,集结到村子中心的大街上。玩马戏的来了。
一记锣声,把本来寂寞无聊昏昏欲睡的村庄敲醒了,整个村庄立刻变得活泼起来。小孩子们不顾没写完的作业,更不理爹娘的吵骂,首先跑去看看。那些正在家里忙碌的大人们,也受不了锣声的诱惑,放下活计,像赶场似的快步向村子的中心走去。
小孩子们早已把马戏团围得水泄不通,只留下农民晒粮大小的一块场地,供马戏团的三四个人卖力地耍弄。后来的大人们站在孩子们的后面,又把孩子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外层个矮的人看不见中心的表演,没缝可插地硬是挤进里层,把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的。遇到个长辈的会笑着骂他一两句,撞到个脾气不好的会熊得他耳朵疼。
本来就一个不大的场地,在人群的挤来挤去中,场地变得越来越小。这时,马戏团那个敲锣的人,就会一手提锣一手拿敲棒,贴着场地边缘的小孩子们敲打着锣,小孩子们会纷纷还后退,外围的人群也会自觉地后退。场地扩大了,玩马戏的人也会更卖力了,表演也会更精彩了。
大刀耍得虎虎生风、钢鞭甩得哗啦啦响,长棍挥得犹如孙猴的金箍棒。穿着对襟衫,系着红腰带,浑身肌肉的武生,非常卖力地表演,不时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吞油吐火,顶碗,变戏法,空翻,硬气功等等,各种杂技,无以列举。玩马戏的演员,真是十八般武艺,个个都是能人。
还有一人马戏团,往往都是一个满身沧桑衣着邋遢的男子,和一两只瘦得皮包骨头的猴子。艺人一手牵着猴子,一手拿着细长的鞭子。直立行走、抱拳作操、钻铁圈、翻跟头等,都是猴子的拿手好戏。表演得好了,主人会赏给它一块饼干什么的,表演不好了,主人的鞭子会狠狠地打它一下,疼得猴子嗷嗷叫。
俗话说,玩马戏不能忘了卖针。每次玩马戏快要结束的时候,艺人们就开始收钱了。小孩子们自然没有钱,大人们看着这些可怜的外乡人,四处流浪卖艺为生,也会纷纷从羞涩的口袋中掏出一两枚硬币扔到场地的地上,或递送到艺人的破碗中。
那个时候,我人小,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只知道这些玩马戏的人都是能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可如今想起来,这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四海为家,到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有那些马戏团中还有别离父母的七八岁的小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进行各种危险动作的表演,更是让人心疼不已。
小时候的马戏,给了我很多欢乐。而今想起来,却也有一丝丝生活的酸楚和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