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仁厚(下)

    这一讲,我们继续说“仁厚”。先看几幅讲爱心的。

    伊秉绶(1754-1815)先生曾有这样一副墨迹:

    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帘人。

    说到“草”,大家可以看看公共场合一些爱护小草的标语:

    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绿草青青,踏之何忍;

    足下留情,春意更浓;

    小草也在长,踏入想一想;

   ······

    上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好像要求还更高——“当户草”就是自家门前长的草,进进出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即使如此碍事,即使被别人嘲笑“懒得要死”,也还是不忍心铲掉。

    下联说的好像是——外面起风雨了,要等燕子飞回屋里再把帘子放下。

    欧阳修曾有一首《采桑子》这样写到: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绕墙细数迟生笋,缚架亲扶已卧花。

    下联很明白——把倒下的花枝扶起来,重新和支架一块绑好。那上联呢?为啥要绕着墙根细数迟迟才生出的笋尖呢?那就且看下一副吧:

    爱敬古梅如宿士,护持新笋似婴儿。

    这一副是张大千老师曾熙(1861-1930)曾农髯先生的手笔。之所以要绕墙细数,就是要像婴儿一样呵护好这些刚出土的笋尖——不光自己不能不小心踩了,也不能让别人踩了呀!

    古人俗语中还有更突出“仁心”的例子,如:爱鼠常留饭,怜蛾灯罩纱。(这个是不是有点矫情了?)

    接下来看几副讲宽厚的。

    先看清初大儒汤斌(1627-1687)先生一副:

    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

    说到“厚”,就不能不讲“厚德载物”了。这个词当算是书法作品的高频词。《易经》原句是这样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家看,“厚德载物”就是要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不避轻重、不辨美丑、不分善恶——统统都要承载。

    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厚德”实例(资料来源:110法律咨询网):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四个失业青年,潜入玄武湖畔的一栋别墅行窃,被女主人佩特拉(德国人)发现后,双方情绪非常激动,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一家四口。案发后,4名18岁到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

    庭审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当庭宣读了署名为佩特拉父母的信。信件的大致内容是:德国没有死刑。我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四个亲人已经死了,我永远失去了他们。四个凶手即使被判死刑,也改变不了现实。希望能够免除他们的死刑。

    接着是祁寯藻(1793-1866)先生一副: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这个说得很明白了,毋庸赘言。

    有句老话讲:做人要厚道。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做起来太难了。这里看《李宗仁回忆录》里的一个小故事:

    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1882-1948)和张作霖(1875-1928)联合,赶走直系首脑曹锟和吴佩孚后,张作霖应冯玉祥约请,只身入北京相晤,磋商善后问题。

    但直系倒台后,张、冯二人的政治利害又直接冲突,无法协调,善后商谈,自然没有结果。因而在欢宴张作霖之夜,玉祥曾约其股肱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和孙岳(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密议,终无善策可循。

    胡、孙二人一致认为张作霖将来必是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的大患,不及早除去,将噬脐莫及,故力主将张作霖即刻逮捕为质,然后出师驱逐奉军出关。

    冯氏以合作未逾匝月便下此毒手,将召物议。

    无奈胡、孙坚持,以为时机稍纵即逝,不可畏首畏尾。辩论到最后,胡景翼竟代书手令,逼玉祥签字。冯氏拒不握笔。胡、孙二人,一执手令,一执毛笔,和冯玉祥在中南海居仁堂中往返追逐,作团团转,直如演戏一般。三人争辩彻夜,玉祥卒未下令,张作霖遂于翌日平安离京。

    此事系李宗仁(1891-1969)先生于抗战期间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7-1938)时听闻其副手孙连仲将军所讲,孙连仲当时正担任冯玉祥的卫队长,亲眼目睹此事。

    大家看,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曾被称为“倒戈将军”的冯玉祥,做人也还是有底线的。

    虽然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不忍之心总归不灭,厚道之心必当永恒。行文至此,心中不觉又响起了李清照的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接着看一副状元公徐郙(fǔ)(1836-1907)的,文辞很典雅:

    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坤厚载物咸虚受人。

   “坤厚载物咸虚受人”好理解,就是上面刚讲的“厚德载物”。

    那“乾惕无咎震恐致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且看宋代学者王应麟《困学纪闻》中一段话: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之道也。处忧患而求安平者,其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乾”、“震”各是八卦中的一卦,“乾惕无咎震恐致福”即这两卦爻辞中含有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凡事警惕可以避免凶祸,遇事害怕也能带来福气。

    传统俗语中有好多与宽厚有关的,兹举几例: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当面留一线,过后好相见。

    将相头顶堪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

    说完宽厚,再看看要发扬“仁心”,平日里需要警惕些什么。

    先看一副邓传密(1795-1870)先生的:

    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

    什么是“持身每戒珠弹雀”呢?看看汉朝大学问家刘向所著《说苑》中这个故事: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长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大家看,螳螂要捕蝉,黄雀要吃螳螂,少年要拿弹弓击打黄雀——大家都是只图眼前之利,而顾不得身后之害了。要发扬“仁心”,当然就要警惕这个。

    传统俗语中也多有讲到这一点的: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不忍心不欺心何等放心。

    再看陈鸿寿(1768-1822)先生一副:

    落笔当思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

    这一副上联前面“治学”中讲过了,这里主要说下联。

    什么是“居心不可有然而”呢?那就是做事要公平公正,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里“然而”背后隐藏的潜台词就是“算计”。

    接着看一副杨沂孙(1812-1881)先生的:

    天理直须闲处看,人谋常向巧中疏。

    这一副的下联讲要“”于“”,也就是不要算计。

    古人俗语中同样也有不少此类句子:

    只学斟酒意,莫学下棋心。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最后一副压轴的,乃是清代隶书大家杨岘(xiàn)(1819-1896)先生的手笔: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为什么用这样一副看似和“仁心”不沾边的对联来压轴呢?

    大家看下联,“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这两句正解在网上很容易能搜到。这里来别裁臆解一下:

   “益生曰祥”可以看作上面的“最养百花惟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缚架亲扶已卧花”,“护持新笋似婴儿”等等,就是滋养生命、护持生命,可以称之为“祥”;

    “知常曰明”中,“”就是自然规律;弄懂自然规律,并且遵照、利用自然规律去办事,这就是“”。

    那“知常曰明”和“益生曰祥”有关系吗?我觉得太有关系了——大家看,“揠苗助长”就是一个例子——有仁爱之心,无常识之知,爱之不以其道,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这不是和刘备所讲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矛盾吗?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并不矛盾——因为行善不仅是一个道德与态度问题(刘备侧重这一点),也是一个智慧与认知问题(稻盛和夫侧重这一点)。

    这个道理,柳宗元(773-819)先生在《种树郭橐tuó驼传》中已经讲得透彻得不能再透彻了,我们且再复习一遍吧: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远的不说了,我们常讲“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做父母的也需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的“”孩子吗?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277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689评论 3 3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62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56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0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92评论 1 30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3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92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29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636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8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92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92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2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5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91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13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