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户到如今1年半有余,得益于最开始定投的红利指数最近疯涨(收益率32.9%),年化收益率目前12.5%,累计收益率19%。
我是在长投学堂学的基金课,学的过程中就对能分红且稳定的红利指数赶上了兴趣,所以课程一结束就马不停蹄地配置起来。
因为初入股市小心脏受不了,所以哪个波动小投哪个,红利指数堪称“养老”基金楷模,所以就选择了它开启自己的定投之旅。
后来还学习了升级版的股债平衡策略,学完后股市普遍高估,也没有练手的机会,这一等就是一年多。
不同于定投的分批投入概念,升级版的股债平衡讲究一次性投入,一年一平衡。
直到一年多的现在,我才明白,资金量少的我,不适合用股债平衡策略去投资基金,因为资金量太小收益会不明显。
但这是在我配置了一半后才得出的结论,到目前为止还是只配置了一部分股票资产,债券一直等不到合适的机会。
一边定投一边股债平衡,用来用去直接把自己搞混了。
话说今年夏天我频繁倒腾了好几波,一是投资的红利基金跟乌龟爬一样,让我越来越气馁,转而开始定投基本面50。
同时期还一次性买入了中证500、500低波动和中国互联网。中证500和500低波动赶在了好时候,买入后几乎一直在上涨。
但中国互联网让我体会到了想“杀跌”的冲动,因为刚买入就开始一路阴跌,不到一个月跌幅高达20%以上,不心疼是假的。还生出“等回本了再也不碰互联网”的念头。
一边复习功课一边操作,一边操作一边看新的知识,读有关指数基金的书籍,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读得多了慢慢悟出道理了。
开始更了解指数基金,知道它们的涨跌幅度,知道该如何看估值,知道该怎么选基金,也知道了更合理的基金配置的方法。
跟个没头苍蝇一样一通乱撞之后,我还是锁定了定投的方法,把每月定投的金额同时分摊到2-4只被低估的基金上,同时感受一下不同基金的脾气和性格。
至于升级版的股债平衡策略,还是放弃不用了。一是资金量达不到,二是一直等不到机会,操作过程还贼麻烦,容易跟定投搞混。
至于债券,就是继续坚持自己投资的可转债组合,又或者在股市高估的时候抛掉股基买债基。
今年夏天之所以一顿猛换,是因为银行到期了一笔钱,不想再放银行,但却一时半会儿没地儿放,才导致了稀里糊涂地试探一番。
这样也好,好几只基金在账户里,能更快地摸透它们的脾性,多尝试才能找到自己喜爱的那只基。
以后手里有闲钱也不会慌不择路非得扔股市里了,先放到货币基金,等待定投日出现低估的指数,脚踏实地地开启日后的定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