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知识 不等于 个性特征
每个人在自己潜意识的天地里都是孤立无援的
(推己及人)我们每个个体的内心世界里只有自己,孤独是每个人的宿命,你的知己好友、亲密爱人、父母子女,再怎样了解,你再怎样去跟他们表达、传递、解释你的内心世界,他们所理解的你还是会有偏差,反之亦然。所谓感同身受,只是一个程度范围,每个人感同身受的能力,以及相互能够匹配的程度不同。因此,人和人之间没有办法对别人正在经历的事百分之百地感同身受,反过来也是一样。心理问题出现的过程常常是缓慢地滑过某个边界,当事者可能毫无知觉。
(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你人走到马路当中,车来了,可能陌生人会拉你一把,说你找死啊。可是你的心灵走到某个危险边缘的时候,别人是很少会观察到的,也无从帮助。有的人甚至开始出现幻觉、妄想都不自知。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里探索的这个过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旅程,你也许能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和陪伴,也许能得到老师、前辈的指导,但这个过程依然要靠你自己去完成。每个勇敢地走上这条路的人,都是自己的孤胆英雄。
(例子)看人的时候不要贴标签,把你的标签暂时先搁置一下,用一个开放的心灵去看、去认知。这个人可能不是标准化的145克的鹅卵石,我必须有个自由的、开放的心灵,其中对人的知识抑或对人的特性的洞察,构成了关于人类总体的各种普遍性知识的先决条件。
在生活中,当你依靠直觉去尝试解决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很快会知道这个事情是否已经解决了。这时候,如果两个人非得在逻辑和理论上挑对方的疏漏出来,必须从逻辑和理性上讨论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来,那恐怕就会陷入无休无止、循环往复的辩论中,没完没了。你的日子怎么过?工作怎么做?很多人也是因此而变得多思多虑,他不相信自己的直觉,总是在纠结理论和逻辑,到最后反倒把自己折磨得情绪崩溃。荣格说,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上,遇到用感觉和直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运用理性和逻辑作为一个补充。
有的时候,我们跟某个人吵架,非常愤怒,恨不得杀了对方,虽然没有那个胆量,可是那种愤怒的情绪应该被道德指责吗?不应该。愤怒是人被攻击时自然而然产生的情绪,它是动物生存所不能缺少的,是大自然给予的力量源泉。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是一个人独活,愤怒有时当然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你得学会控制,但愤怒也说明你的生命力旺盛,有活下去的能量。受到侵害却完全不觉得愤怒、只一味顺从的人也是有问题的。你要接受自己内心那个愤怒的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责他,可能这样反倒有利于帮助你更好地处理身体里的这种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