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修,向内求

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向外索求,你会耗尽自己;向内求索,你终将活出本自俱足。

活在世相中久了,我们常常为虚幻所扰,以为只要挣得了功、名、利、禄,就赢得了人生圆满。

其实,真正的圆满,它从来不在外在,它一直在我们自己之内。向内挖掘自己的宝藏,你才能活出生命存在的自在和丰盛。


向内求,它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一项核心能力。

一旦你掌握了这个核心能力,你的人生至少会跨越一个阶层,并且这种提升实实在在且全方位:从个人能力到生活品质,再到内心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你缺乏这个能力,即便你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打回原形。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自己向内求的能力呢?

下面的三个方法,相信只要你用心去践行,向内求的能力必定能在行动过程中慢慢地养成。

相信我,这是一个大工程。但只要你用心做,必定受益终生。

一,内观。

“内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看向世界的目光收回来。

那些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从不过度关注他人。


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守护好自己的内在能量,不再左顾右盼,消耗自己。

著名漫画家蔡志钟老先生从十多岁开始画画儿,七十多岁还在画画儿。他很少社交,餐饭极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注于作画,把很多经典变成了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漫画儿书。成了享誉世界的知名漫画大师。

一个懂得内观的人,能自成铠甲。

正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反观自己之前几十年的生活,我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讨好他人和满足他人的期待,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被所有人忽略的空气般的存在,以至于在耗尽心力之后游走在生命的边缘。

你费尽心思讨好和满足外界,却被所有人嫌弃,且远离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你看似在和外界较量,本质上都是在与自己的内在交手。

内观,就是把看向外界的目光收回来,时刻盯着自己的本心,和外界划清界限。

你明白: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内在导致的结果,与外界无关。

一旦你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瞬间意识到:只有改变内在心力,才能改变外在境遇

二,内守。

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和释放的过程,我们的一切都要靠能量转化而运作。

所以,只是收回向外的目光还不够,我们还要守护好自身的能量。

六祖慧能说过"何其自性,本自俱足“。悟透了这句话,你会发现,这才是世界最大的真理。

但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常常会感到匮乏,为什么呢?

每个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光明的,只是人们被世间纷乱的现象所困,产生了贪、嗔、痴、慢、疑,继而让它污染了本心,以至于在不同程度上给自己戴上了角色面具,并逐渐迷失于其中。

注意力是我们每个人的宝贵资产。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向外界投注一分,内在就会减少一分。

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不变的,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向外索求,你会耗尽自己,这是我自己实证过的;而唯有向内求索,你才能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颐养生命。


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内求,源源不断。


所以,在人生这场旅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内守。

很简单,就是要放下对外界人、事、物的期待。

不属于我的,我再怎么求也求不到,而真正属于我的,没有任何人能拿得走。

三,内定。

这是向内求最重要的一层,所谓“定能生慧”。

如何能定下来,关键在于静。就像一杯浑浊的水,无需做任何事,只需静置,浊即自降,水自澄清。

面对外界纷扰,让内心静下来,做到如如不动,心就不会被污染,而未被污染的光明的本心,自然就有无上智慧。就像王阳明说的“圣贤之道,不在竹简,尽在真心”。

修一颗安定的心,是向内求的基础。

怎么能静下来呢?

整天面无表情的坐着,并非静;心中纷纷扰扰,也不是静。相反,球场上专注于踢球的科比,跑道上紧盯终点的苏炳天,即便身体剧烈运动,内心却无比聚焦专注,这才是真正的静。

所谓"行走坐卧皆是禅"。

当你的意识不再被任何杂念带走,就是心如止水,这时外界所有的噪音都会消失。你能听到的只是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听从它的指引。

掌握了内定,把时间线拉长,你就会发现,人生的对手从来没有别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你自心的化现。

你学习内观,内守和内定的过程,就是培养向内求的能力的过程,而你向内求的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养成。

接下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人生赛道,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你会在行动过程中悟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之道。

这个道与大道相同,用它来服务众生,做能量和价值的交换。行大道,它会自然引领生命的自我实现。

蓝胖老师就是典型的例子。

无论他是写书出书,他做商业培训,他创办写作行动营,他写公众号,创办"多元收入副业社群",还是他九月份安排推出的“如何进行公众号写作”的闭门会,他一直在以自己的专业和智慧持续地利他,也在一路利他的过程中找到并正在践行他自己的使命。

而当一个人践行使命的时侯,他的力量是无边的。

因为他在帮一众人完成大愿而不是只为实现他个人的心愿。


生活是最好的道场。愿我们从当下开始,在外修,向内求。那么,无论能否取得外在的成功,我们一定能够获得内在的丰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