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阴。
感觉这天气酝酿着一场春雨,一直要下不下。空气很湿润,虽然是阴天,但是仿佛已经闻到了春的气息。
前天去逛超市,正好看到了有包装好的春笋售卖,三支一包,瘦长但细嫩。看了一下产地,是杭州,立刻联想到春雨江南——“满林春笋生无数,竟日鸬鹚来百回”,遂买了一包回家,准备做个油焖春笋。
早上,老许在客厅弹古琴,高山流水知古意,我在厨房烟熏火燎,油烟四起。各自也颇有各自的意趣。
给春笋剥了皮,露出白嫩的笋身,哐哐几刀剁成长丁,切了几片山猪肉,配上青椒和蒜苗,感觉还差了点颜色,于是又切了几片胡萝卜,顿时花红柳绿热闹了很多。
总感觉春笋作为食材,香味在食材里属于清高和寡,猪肉和蒜苗正好中和了它略微清锐瘦苦的味道,让整个菜的味道变得更加圆融平和,更有烟火气。
春笋清水汆烫数分钟,用笊篱捞出。几片肥瘦相间的山猪肉下锅,煎得微微焦黄,趁着肉香倒入所有食材翻炒,笋的香气立刻扑鼻而来。翻炒数下出锅,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春笋的脆香在口齿间充盈,感觉即便这个阴天也立刻有了春天的滋味。
给儿子讲春笋的成长和我记忆中南方的春天,去姥姥家竹林里挖笋的经历。老家在楚地,虽然没有江南那种婉约之气,但也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每到春天暖阳醉人,植物勃发,春笋生得比江南的笋更瘦嫩,但是也非常鲜美,算是记忆里关于春天的一道美味。
儿子显然有点懵懂。他在北方的水泥森林里长大,对于春笋,于他而言就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自然不会拥有我那样特殊的记忆和感情。
在北方生活的时间已经很久了,食物体系也变得更加杂冗。但是于我这个骨子里还算是南方人的人而言,一吃春笋,就是到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沾衣欲湿杏花雨”,更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季节了。
春天不远了。
又:和老许一起看他录的古琴视频,正好是《阳关三叠》的精彩部分,突然滋啦一声爆响,然后是锅铲翻飞的声音,这是一段自带食物香气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