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五期间基本的听读练习,娃儿们会以为我会读就可以了,我大概能理解就可以了。
会和理解,都是自己主观的感受。真正会,只是自己觉得而已。
每天听读提升的不仅仅是自己英语的语感,还有具体的对画面以及具体的句子的一次次循环往复过程中的逐渐清晰和明了,这个过程如果只是需要感觉自己会了和觉得自己理解就可以了,这是肯定有错觉的。
毕竟练习的过程中,需要让自己沉浸其中并且全然不顾外面的状态的影响。而真正考验孩子们的是,在做的过程中耐着性子,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孩子们从重复的练习中,找到规律性,内心进入有步骤、有秩序可循的安宁片刻,特别是自己和情景真正融入的时候,自己会声的笑容和有趣的场景,让自己的内心浸润着乐趣和平和,进入不着急稳定而平和的状态。当心灵平静的片刻开始有规律地出现,连成平静的片段,就会形成脑部的回流,这是从兴趣到喜欢的时刻,慢慢浸润着孩子的内心,长期拥有这样的状态,会让孩子们进入状态,而且还能滋养自己的兴趣,从而产生力量回流到自己的行动上,周而复始产生正循环。
funfunbook的制作、故事的描画、诗歌的创作,这些形式都是为了引导娃产生这样的时刻。而现在外部多变的环境和过快的生活状态会时不时打断和影响孩子们的安静和平和。有意识地保持孩子安静的时间段,让他们可以专注进入状态,从而在时间中尝试找到规律和内心的平静。
这也是为什么我鼓励家长们多带孩子们去大自然的环境里呆一呆,不仅仅空气清新,而且在自然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内心会安静下来,自己去找到玩耍的方式,与土地、树木、花朵产生链接,滋养自己的情感感受。
毕竟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生活。四季的变化,天气的转换,娃儿们会敏锐地感知到,从而用自己的眼、耳、鼻子、嘴巴和手去找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产生联动。
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娃儿们是自己主动去探索环境和自然,并不是由成年人被动地告知,主动的行动让她体验到自己探索带来的乐趣,亲自参与也会加深自己的体验感,这些真实的经历让她可以从内心浸润,从而通过自己的感官抒发出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时不时会渗透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景和感受,这也是我们由课本内容连接人与自然的方式,如果没有真实的经历,娃儿们只能凭空想象。
特别是从娃儿们的造句使用中可以听出来、看出来,自己感受到什么、观察到什么。除了写作业以外,还有没有添加自己生活的气息。忙碌的时间背后,也可以停下来看看天、感受一下风拂过脸颊的清爽、观察四周人的表情,在从夏转秋的季节里,看看树的颜色变化,阳光的丝缕变化,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瞬间,或许会让自己产生不一样的感受,看到与他日不一样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