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心中珍贵的小野兽,她有时温顺,有时暴躁,有时可人,有时恨人,她的笑声和眼泪都是最真实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们经常发现自己与孩子陷入了战争状态,所渴望的亲密交流变得遥不可及。一边是愿意付出全部关爱的我,一边是内心无比纯真渴望被爱的孩子,双方怎么会变成了敌人?
别磨蹭了,早点上床睡觉!
快洗手去,别玩了,饭都凉了!
快点穿鞋子,上学要迟到了!……
一直信奉无规距不成方圆的我不知道一天要铁青着脸对孩子说多少不和别,收获的非但不是孩子的主动自律与合作,而是委屈的眼泪和不断的冷战,亲子关系已经严重到了白热化。作为一个带两个娃的全职妈妈每天买菜,做饭,整理卫生……已经让我疲惫不堪了,孩子怎么就不能配合我呢?我可都是为了她们好啊!极度郁闷心理总是埋怨为啥天使宝宝都是别人家的?
看完《游戏力》我意识到确实是我有问题!孩子不是员工,看似有效的奖惩制度实则是冰冷的,会让孩子逐渐模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更不是士兵,吼出来的命令只会弱化甚至切断她们与我的心灵联结。
书中谈到,游戏的三点意义,第一: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就像幼狮们从厮打当中获得的学习一样。第二:满足人们对亲密情感联结的无尽需求;第三:就是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对于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我们成年人有很多种途径和方式得以满足,而孩子却很少。孩子的行为很多是加了密码的信息,尽量弄清楚一些恼人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对于解决问题一定会有帮助。
书中介绍了很多适合不同场合的小游戏,更系统讲述了游戏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根据这些原则就可以即兴自创更多的游戏。在此之前我家每天起床都要上演“妈妈吼”。现在的我加入了游戏力的方式:每天早晨爬到她的被窝里把手当做蚂蚁从腰开始往上爬爬到了脖子我就会说一颗椰子啊~香甜可口的椰子汁我想喝我就亲亲她的脖子,然后接着爬爬到了嘴巴我会说哇,好诱人的红樱桃亲亲她的小嘴巴,接着爬到她的鼻子我就说嗯嗯一根香蕉我亲亲她的鼻子,接着爬到了耳朵啊唔一口咬到一口木耳故作享受美味状态吃完了木耳继续往上爬发现大西瓜(她的小脑袋)我就抱抱大西瓜,就演切西瓜吃西瓜的戏码接着又到处找黑葡萄,嘴里不停地念叨我的黑葡萄呢?哪去啦?然后她就会说还没长出来呢?最后她就睁开眼睛我就装着非常爱吃黑葡萄的小蚂蚁……就这样打打闹闹起床了,我也不需要发脾气,她也没有了起床气。再比如:现在家里如果有谁情绪低落我们也按照书中介绍那样可以召开沙发派对及时建立联接……现在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的时间是我和孩子们固定的游戏时间,游戏力解决了不少我们家过去的激战,这些呢都得归功于“四月妈”,一次逛朋友圈看见她发表有关于《游戏力》的言论,我就找来翻翻看,确实解决了不少我的亲子问题。至少我的邻居们的耳朵都应该好好感谢四月妈~谢谢!(题外话:进了读书群也是个意外,看到四月妈发表朋友圈说建群读书我是看错了以为是给孩子读书,进来后发现是给自己读书。想想有这么多人一起读书不孤单,不寂寞顺便鞭策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是不错的,我想我就是为了100块红包也会坚持的嘘嘘嘘……我主要是比较扣,比较穷发不起红包,顺带想看看有多少红包可以领回来……哈哈)
类似“爱之枪“的游戏我自己还改编了“爱的充电“,每天清晨起床我女儿喜欢趴在我身上让我挠痒痒与她联接,我告诉她,我已经为她的身体充了满满的爱,这样不管遇见任何困难你的身体都有满满的能量去处理……虽然玩游戏力不久但是明显觉得女儿更有自信了,老师说她会主动要求上台表演了(之前是老师让她上台都不愿意)现在去接女儿放学,都是汇报某某老师夸奖她,某某老师又奖励她了……回来还会主动分享幼儿园发生各种好玩的事。
科恩博士还在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案例来剖析游戏的功用,他甚至用游戏来治疗孩子的心理问题。这些,是需要我们反复琢磨和研究的。正如本书的翻译李岩老师所言,“如果这是一本好书,那么它就没有结束;相反,它应该有继续……《游戏力》帮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也帮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剩下的路还要靠我们自己走”。感恩遇见游戏力
2017年12月25日
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