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思维,为家庭教育赋能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很多家庭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写照。在双减背景下,很多孩子和家庭不堪重负,媒体中报道的孩子压力大、考试焦虑或者心理问题者也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多。这背后其实就是父母过高的期待。
过去一个家庭里有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职业和人生,比如有的学习好就上学,有的喜欢小动物,就搞畜牧种植,家长也没有把很多期望、压力给孩子,孩子们的童年就是无忧无虑的野蛮生长。可是现在的孩子,我们再来看,一般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承载了父辈甚至家庭的期望,从小家长就在孩子身上投资,让孩子学这学那,和别的孩子比这比那,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加上现在对于成功评价标准过于功利化,因此教育也变得越来越焦虑,孩子身上背负的压力也无形中加大。
这几年,有不少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是大都从技术和经验层面去传授他们的观点和思想。而且看来看去,似乎治标不治本,反而越来越困惑。朱永新先生《教育的减法》一书,却从观念上谈起,他引导我们以框架性思考去把握未来教育方向,以减法思维践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从认识论、方法论和主体论的角度谈“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做减法教育,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父母的减法这一章,这一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父母如何做减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分别是减少对教育的焦虑,拥有一颗平常心;减少对孩子的压力,让孩子阳光灿烂;减少对孩子的帮助,让孩子自立自强;减少对孩子的干涉,让孩子自由成长;最后减少对孩子的批评,让孩子拥有尊严。每一条都戳中父母的软肋,父母减法的背后,其实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孩子的尊重和对未来理性的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拿孩子互相比较。现在社会,孩子要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不仅仅要成绩好,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学会与人沟通交往,要有生活自理能力等,但是现在评价机制以分数论,所以就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评价,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成了考试的机器,没有了生气。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真正接纳孩子,允许孩子不一样,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其次教育一定要留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的时间都排的满满当当。我的儿子今年三年级,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玩儿拼装。一开始我也挺支持,但是后来发现他玩儿到痴迷的程度,甚至有点影响学习了,于是就限制他玩拼装的时间,这个时候,对于儿子来说非常痛苦,学习也没了兴趣。在他看来,拼装培养他的专注能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有时候还用拼装来演戏,训练他的想象力和表达力,玩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不应该剥夺孩子玩儿的时间,让孩子失去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最后要减少对孩子的批评,多给与孩子正面的鼓励。现在的孩子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与足够的耐心,多去鼓励孩子正向的努力,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只有有信心坚持付出努力,他才能获得成绩感和乐趣。
总之,父母一定要拥有减法思维,对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尽可能对他们放手,培养他们自主自立的能力,让他们在接纳、积极和自由的空间里,健康快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