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作评价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看美国学者对标准化测验的批判而兴起的,20世纪9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这一评价类型,根据赫尔曼(Herman)等美国学者的看法
(1)评价的作业能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实作评价常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这种真实情景包括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模拟或者真实情景中的实际操作。
(2)要求学生从事一些需要高层思考或问题解决技能的事情。学生可依据问题情景,以科学的论证和推理方式建构合乎自身认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3)过程和作品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高层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创造力等,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4)评价的作业具有价值性、挑战性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语文、数学及自然、社会科学课均可采用实作评价方式,教师选择用于实作评价的作业应该能实现学生能力的多重聚焦(multiplefoci),并且具有类推性(generalizability)。实作评价过程往往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采用教室观察的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就与教学过程具有统一性。
(⑤)要事先确定评价学生作业表现的规则和标准。例如,学生作业表现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表现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也应给学生一些反馈,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