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知足?
最近读季羡林先生的《心安即是归处》,书中讲到了知足的问题。
首先“知足”的意思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老话讲“知足常乐”,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满足于已经得到的,那么我们就能保持快乐。
当然,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讲到如果人人都知足的话,那么很显然,这个社会也会非常安定。这个道理是很显而易见的,人人都非常满足自己的生活,无论贫穷或富有,都没有任何抱怨,自然这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降到了最低,天下自然太平。可是现实生活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人们不知足。
“不知足”三个字我认为既可以代表着一种进取的精神,也可以代表着一种贪婪的欲望,这两者之间如何区分就讲究一个适度的问题。那么这个适度又该如何衡量呢,也许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讲道这个适度可以用“约定俗成”来衡量。
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讲“知足”是要分场合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让一个在旧社会中连饭都吃不上的人知足,这显然不太可能。
就我个人的愚见,知足与不知足和一念成佛与一念成魔很相似,往往就是一刹那间的一个念头,而这念头又像一扇关闭着的门,在门内知足常乐是一个选择,打开这扇门,勇于不知足,也许门外是阴云密布,也许门外是霞光万丈,这也是一种选择。
我们讲生存与发展,当我们的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应当不知足,毕竟先活着很重要。其次,当我们想发展时,我们也是可以不知足的,毕竟谁不想越来越好呢!而且正是由于不知足,我们的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现如今,人们普通存在一个问题:焦虑。下至垂髫小儿,上到花甲古稀老人。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的原因,不知足也许也是一种原因。
如果不知足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并且我们在不知足的过程中是快乐的,那么我认为不知足是可行的,当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知足的违背公序良俗,侵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不知足已经达到了贪婪无度的境地。
如果不知足不能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痛苦不堪的,整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焦虑不已,甚至于影响到了身体健康或者心理健康,那我们在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就要学会: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