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比例”,指的是练习过程中,新与旧的内容比例。
在《复杂世界的明白人》一书中,谈到了“15%法则”。其中,15%指的是新知识在每次学习时所占的比例,其余的85%即是已学习过的旧知识。
宛与洛认为,“15%比例”同样适用于乐器的学习。
在每一次的练琴任务开始前,最好是将所要练习的新内容、新作品,其任务量控制在全部练习任务的15%左右。其余的练习内容与练习时间,用来“巩固”之前已接触过的练习内容。
比如基本功练习,练习过的练习曲、乐曲、歌曲等。
以下我将从新旧练习内容的角度出发,谈一谈这样“分配”的原因。
一、新的练习内容除了会带来新鲜感,也会“加速”疲劳感
人都有“喜新厌旧”的特点,学琴者在面对新的练习任务时,同样会有新鲜感与兴奋感。
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过去。因为如果练习的全是新内容,所以对作品十分陌生,练习起来会感到吃力。这个过程会大量消耗学琴者的体力与精力,很快就会使其身心疲惫。
二、旧的练习内容会导致练琴乏味
如果练的全是旧内容,尤其是已经非常熟练的内容,就会使学琴者进入“机械化”的状态,即“只动手,不用动脑”。
这时的练习,无需意志力的“控制”,但也并没有进入“心流”状态。
因为良好的“心流”状态,是“身心合一”、“手脑并用”的结果,是学琴者高度集中的体现。
而只重复旧的练习内容,会使学琴者产生厌倦感,虽可以熟练的重复练习,但已经没有了兴趣,失去了思考力。
三、“新旧结合”是最好的“对策”,“15%法则”则顺应了“规律”
所以,最好的练习任务,一定是“新旧结合”的形式。
据科学研究,“15%”是一个合理的比例。只占有总练习任务量“15%”的新任务,看似非常少,实际上恰好符合了“舒适区边缘”、“过度练习”与“刻意练习”等一系列练习方法的科学规律。
既不会因练习任务过多,而过分消耗精力,也不会因任务过于简单,而无法进步。
至于剩下的“85%”,则用来“夯实”基础,不断“打深地基”,同时回顾之前的所学所练。
因每一次的练琴中,还有新任务的“点缀”,所以在进行大量重复性的旧内容练习时,不至于感到太枯燥。
“15%法则”顺应了学琴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练琴变得简单,变得可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