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以前的我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上进的人,但再上进的人也抵不过岁月漫长,抵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的琐碎。求学期间的美好期待、刚踏上岗位的信誓旦旦,在二十多年的平淡中消耗殆尽。我和身边很多同事一样,每天到达集体办公室,不是吐槽着烦心的事、聊着八卦,就是谈着令人头疼的学生。就这样第一节课就过去了。有时候自己也挺讨厌不求上进的自己,内心也渴望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但周围的环境,自己又控制不住想说话的嘴,不知不觉中又加入了闲聊的队伍。我曾像朋友梁树丽老师那样开通了简书,但每天似乎有忙不完的杂七杂八的事,读书、写作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到年底,回顾一年来的收获和成长时,总会遗憾,也总要再一次信誓旦旦地立志。我不想再这样活,我想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充满激情和温度。
二、加入新网师的我
新网师是我向往已久却一直不敢靠近的光,我不敢是因为听说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老师,我担心自己不够资格,我担心战胜不了自己的懒惰,我担心自己无法坚持。蠢蠢欲动了好几次,我终于于2023年春鼓起勇气提交了申请。在我加入的那一刻,我给自己立下了新的flag,努力、坚持、成为不一样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焕发新生。
跟着导师们学习,跟着同伴们一起努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感受学习的热情,感受到生命的拔节;在每天都督促自己咬牙坚持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努力的意义。当读书、学习、写作成了我每日的必修课时,我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坚持了四个多月,文字已更新十多万,这样的变化让我欣喜,原来认为遥不可及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得到。
当我把郭昉鑫每日和老师问候的事写进简书并与学生分享时,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主动问候老师的行列,当我把索嘉伟每日坚持朗读背诵英语的事写进简书与学生分享时,更多的学生加入每日朗读背诵英语的队伍中,当我把徐紫睿教我学打乒乓球的事写进简书与学生分享时,乒乓球社团课上成群的学生涌向我,争着抢着教我......当我把我的学习与学生的成长故事交融在一起时,工作变得不再枯燥,变得鲜活、有意义,学生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让我找到了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的另一种开启方式。
三、以后的我
李燕老师说,生命就是一种活着的状态。教师的生命就是不甘平庸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并带动他人发展。郝晓东老师也说,教师就是要终身学习,不断创造不甘平庸的鲜活生命。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必须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断地跳出原来的舒适圈,不断地从内打破,向外寻求发展的空间。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之所以成为“专业”,是因为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知识老旧、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那“专业”也就会变成“业余”,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无法适应未来的教育,更无法成为未来教师。
在郝晓东老师的《未来教师》一书里提到:未来教师不是到未来才出现的老师,而是从现在开始不断学习,成长到未来的教师,能够适应未来教育的教师。中国教师报2022年教师节特刊在《致敬,未来教师》中提到 :未来教师是在趋势面前顺应时代的人,是在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我想成为一道光,在学生成长路上引领他们前行。我将继续学习,在阅读和写作中寻找快乐,寻找与学生共融的故事,在师生共享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