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丰富学识,促进思考,培养品性。唯有不断读书思考,不断实践,方能见天地之辽阔。
尤其是我们身为人师,更应该滋滋求学,好读书读好书,不断通过读书与教学实践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加深自己的思想,修养自己的品性,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入学近三个月以来,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有有关哲学心理学的书《被讨厌的勇气》,文学类书《且听风吟》鲁迅的《故事新编》,《经典常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另外还有学校发的和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书籍《备课专业化》《给教师的建议》《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等。
我不断从书中汲取智慧,开拓视野。
好书就像灯塔,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我想对于新手教师,更是如此。刚开始,我觉得有些无从下手,畏首畏尾。有关教学的思想也并不成熟,仍处于懵懂状态。但是在读了学校组织学习的《备课专业化》《给教师的建议》《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等书,我从中收获良多,有一些困扰我的问题,在书中也找到了答案,使我醍醐灌顶。
通过读书,我对教师职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我清晰地认识到教师作为一个职业,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这些都是要在平时的实践和思考中慢慢培养和打磨的,是一个需要不断提高的过程。
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建议,让我如获至宝,对我启发良多。如书中经常谈到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身为教师,大家的工作内容与时间差不多。但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大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平时的教学外出听课等活动极其重视并善于思考反思,追求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完善,不断追求自我成长。
书中还有一些非常棒的建议,如建议老师坚信写自我反思,给孩子们写日记等。我看到这些建议,非常开心地去践行。写了教学反思我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工作,在认真反思之后是非常独特且珍贵的。对于自己成长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有所改变的地方可以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我也常常能在写教学反思时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想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给孩子们写日记,则把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的言行举止写进我的文章里,既能强化我的写作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去进一步认真观察了解我的学生们。
我从书中除了获得这些具体的启发和好处之外,还获得了精神上的鼓舞。
我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并不是如部分人所说的,是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相反,我们要有自己的教学追求,要励志做优秀的老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砥砺自己的德行,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无论是润物细无声的谆谆教诲,还是妙语连珠的精彩诠释,亦或是满怀激情地尽情挥洒。这三尺讲台,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自我成就的发光发热的舞台。
我一直追求的是做一个渊博、机智、熟练驾驭语言与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的老师。在外出听一些名师讲课的过程中,我最欣赏的是王运魁老师所提倡是“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自己的不断积累中,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另外我也会经常听网上的公开优质课,我亦仰慕诸位学位渊博,将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很有故事性的老师,也希望自己能通过不断的积累实践,完全巧妙地驾驭自己的课堂,用自己喜欢,孩子们也受用的方式讲好语文课。
当然,作为新入职老师,离自己期望的样子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也在不断探求成为优秀教师的方法。如认真备好每节课,巧妙化解和应对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见贤思齐等等。这些努力也不会白费,我已经比刚入职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课堂语言的精准度流畅度大大提高,能收放自如,自然地将知识点与考题联系起来及时点拨,甚至有时候课堂上会引用一些很有文化底蕴的语言,每次对学生评价也追求用词精准,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注重启发教学,启发学生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学会深入地思考。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如何将课堂知识与考试知识相结合,如何不浪费平时学习中的每一个学过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化为分数。
在读书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想。如我认为老师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知识积累,应该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举个例子来说,老师们上课,经常提醒学生,上课将重点内容记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但总有些同学偷懒或者大家记的杂乱无章。到复习的时候,没有办法很好地找到学过的知识的精髓。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和学生共同记笔记,把每一课的字词积累,重点知识及其考试时对应的题型都梳理清楚,这样起了示范作用,学生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做好笔记,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填充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在早读期间读背笔记上的内容,如此日积月累下去,我相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知识都会获得“质”的飞跃。
另外我认为不应该把考试与平时学习割裂开来。虽然语文学科考的很多不是课内知识,但其实仔细钻研便能发现,考试与平时的学习密不可分,应该在平时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兼顾关照知识与考试的联系,在考试的时候,回应平时知识的学习,两相结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入职以来,我在学校领导、优秀教师以及同事的帮助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读书的巨大作用。很感谢自己有这样的学习成长机会,我会在接下来教学实践中,继续通过不断读书、思考、反思去努力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