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得上?
对于蕴相殊思想的一个概要介绍就到这里为止了,我们还要谈一谈蕴相殊理论和日常生活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
我个人认为,今天形成我们整个社会管制系统的基本哲学逻辑还是来自于柏拉图主义的。你想想看,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人事档案,除了人事档案以外,我们还在网络上留下了很多数据,方便有一些政府部门或者是商家对我们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所谓的用户画像等等,所有的这些处理都带有柏拉图主义的印记。也就是说,他们是用一大堆属性标签对我们进行定义的,这个人的收入情况怎么样、政治倾向是怎么样、他的父母受教育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从父母的家庭背景里面得到什么信息等等,全是大标签。
在婚恋市场上,只要你在任何一个交友网站上一看,每个人都是标签的集合,这个标签的集合最后体现为什么?体现为年龄、收入等等,所有的这些全部是可以被量化的,我们每个人就成为了这些数据的集合,每一个数据又反映了我们某一个维度上的属性的特征。
这些属性本身,即使我们每一个个体可能都不存在了,它都存在,比如家庭出身、收入,这些属性本身好像是在柏拉图主义里面存在的,落实到具体的—个分析对象的时候,就像神仙一样下降到凡间,在你身上就聚合了,这个指标高一点,那个指标就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尊严是不存在的,他只不过是抽象的理论模型得以实现自身的应用对象而已。
但是按照蕴相殊理论,所有这些抽象的模型所涉及的属性,它们本身都是你心造的产物,都是为了我们言说方便而造出来的概念,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乃是那种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并且更像具体物的所谓的蕴相殊。也就是说,你看到的这个女孩子的美貌,或者你看到的某个女孩子的这种温柔的品性,实际上是带有她个体的特征的,尽管她的温柔的品性和另外一个人温柔的品性,彼此之间是类似的。
如果蕴相殊理论反映了世界的真理,那么比如我们在寻找工作伙伴或者是寻找人生伴侣的时候,就不能过于依赖这些数据的描述了,这些描述只能够成为参考,我们仍然要相信我们和这个具体的人接触的具体的感觉,让感觉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将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