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缩
通货紧缩,简称通缩,指货币流通数量减少,或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低于0(负的通货膨胀率)时会发生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导致货币升值,实际购买力上升。
比如,去年1月,市场上一共有10斤玉米,有100块钱,那么一斤玉米就是10块钱。到今年1月,市场上还是有10斤玉米,但是有150块钱,一斤玉米就涨到15块钱。这就是通胀,玉米的通胀率就是50%。
但是,如果今年1月想买玉米的人只有80块钱,那么一斤玉米就是8块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的玉米,这就是通缩,通缩率可以说是20%。
通缩的影响
通缩导致货币升值,物价下跌,这看起来不是很好吗?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啊!
事实上绝对不是!
拿上面的玉米例子,当玉米价格一直在降,即使价格已经很低,大家还是不想买,因为大家都觉得价格还会跌到一斤5元。这样持续下去,大量生产、制造、运输玉米的农民、工厂、运输仓储企业,都挣不到钱甚至损失到破产,经济无法循环,工人失业,老板收入降低。导致人们的需求、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食品等生存必需品等着降价再买,耐用品非必需品直接不买,需求和消费下降、市场流通的货币减少扩大到更多行业。同时欠银行的负债并不会因为通缩而减少还款和利息。收入下降,负债不变,人们进一步降低消费意愿和对未来收入增加的信心。
总结下来,通缩带来的不利影响有以下三点:
第一,需求不足导致企业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者倒闭关门。
第二,资产软,负债硬。手上的资产在下跌,但负债金额是不变的。
第三,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
如果失业率过高,大量贷款没钱还,银行就会形成一堆坏账,直接导致金融体系出现大问题,甚至崩溃。
历史上,美国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很多人听过的当时一边农场主把卖不掉的牛奶倒掉,一边底层的穷人喝不起牛奶,就是通缩导致的触目惊心的活例。
当时,由于美国股市泡沫崩溃,大量银行遭遇挤兑引发金融危机,但当时美联储缺乏现代研究工具和货币理论,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严重增加了剩余的企业和家户承担的实际债务,进一步压垮了消费和投资需求。
如何应对通缩
通缩最突出的表现是供给大于需求,解决的方法也是从供给和需求入手,刺激消费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稳定,甚至稍微通胀。具体做法通常有两类:
一、降低利率。
实际利率越低,把钱放在银行的回报率就更低,从银行借钱的成本也更低。低实际利率让公司和消费者有更小的动力把钱放在银行,更多的动力去借钱投资和消费,可以给予经济更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直接投钱。
如果利率已经低到了尘埃,不能再降低,那就得政府实施量化宽松,采用更激进的手段。比如,直接购买市场上的资产,往市场大量注入现金。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利率已经极低的情况下,美国采用的就是一个办法。
通缩和通胀都是普通人无法改变的,对于我们来讲,最好的能立马上手的应对通缩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负债。在收入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收入,减少负债,努力学习,等待下一个上行的经济周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