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在村口开了家小杂货铺,铺子角落摆着个掉漆的木药箱,里面只有创可贴、退烧药、止咳糖浆几样普通药。谁要是头疼脑热来拿药,他总摆手说“先拿去用,有钱再给”,可村里人都知道,这“有钱再给”,多半是没了下文。
这天傍晚,暴雨冲垮了后山的路,放学的小娟摔进泥沟,膝盖划了道深口子,哭着跑来找李老汉。他翻出药箱,颤巍巍地给小娟消毒、包扎,粗粝的手碰到伤口时,还特意放轻了力道。小娟妈妈赶来要给钱,李老汉却往她手里塞了把糖:“孩子吓坏了,吃点甜的就好了,药钱算啥。”
没人知道,这药箱是李老汉的心事。二十年前,他儿子发高烧,村里没药,他冒雨跑了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买,可还是晚了一步。从那以后,他就把杂货铺的利润省下来,慢慢攒起了这个药箱——他总怕再有人像他儿子那样,急着用药却没处找。
后来小娟考上了医学院,放假回村时,特意给李老汉带了个新药箱,里面装满了常用药。她红着眼说:“李爷爷,当年您的药救了我,现在我想帮您,把这药箱填得更满,让村里再没人急着用药时犯难。”
李老汉摸着新药箱,眼眶湿了。他以为自己守着的是对儿子的愧疚,却没想到,这小小的药箱,竟悄悄把温暖传了下去。如今杂货铺的药箱还在,只是多了个年轻的身影,小娟每次回村,都会坐在药箱旁,帮李老汉给村里人量血压、讲用药知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暖得像当年儿子没来得及享受到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