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约练》
一《看你怎么想》
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我们在微信群里给学生上课。有人推荐说希沃白板好用,扣掐了一下午,似乎没有头绪。今天上午就要上课了,早上早早起来坐在电脑前,又在手机上下载了希沃软件,摆弄摆弄还真会了呢。
是什么让我愿意去摆弄它呢?我问问自己,第一次可能是因为之前没见过没用过,心里没底又着急,第二次是心里某种想法的支撑——既然推荐了,肯定不会太难,只要慢慢来,肯定没问题。或许是有了这种自我暗示吧,摆弄着摆弄着,嘿!竟然可以录制“知识胶囊”了,原来也不难啊!所谓的难,只是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而已。
心里愿意就有力量!
二、第1次约练收获
这个案例我们三人尝试分角色分别体验。收获如下:
1.初步了解情况后,咨询师通过反馈来访者抱怨背后的正向期待去共情来访者,同时,针对来访者负向描述(“我担心他很坏孩子学坏了,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交往”)提出能引发正向思考的问句“对于这个问题,你最希望看到什么结果?”这特别考验咨询师的功底。
2.引导畅想愿景。
“当孩子能做到时,你们的相处又会有何不同?”
3.仔细探寻例外,寻找过去经验中的资源。
“过去,你用什么方法跟孩子沟通,会比较容易让他接受你的意见?”
4.把偶发例外意识化
让当事人具体详细地描述例外是怎么发生的:自己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怎么会这么想?重要他人的影响是什么?
5.共同总结反馈,强化例外资源。
总的来说,运用提问让当事人退后一步看全景,跳出问题回头看,当事人自己就能找到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