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比较喜欢马亲王的文风,花一天的时间看完了他的《食南之徒》。
和《两京》《长安》一样,皆因《史记》的一段话,亲王脑洞大开,写出一部内容丰满的历史大剧。
小说开篇就呈现了一个非常贪吃可爱、白白胖胖的官员形象。他叫唐蒙,是小说的主人公。深谙美食、玩世不恭、毫无事业心。他一心只想着在县丞的位置上摸鱼混吃,悠闲到老。看似毫无大志,但言行间总难掩“人间清醒”的通透感。
他在事业上不求上进,但是在对美食却颇有追求,不只是吃,他还精通烹饪之术,为满足口腹之欲可赴汤蹈火。
当然,这绝不是一部关于美食的小说,而是个因美食而导致灭国的故事。唐蒙原本的职业规划就是在县丞的岗位上混到退休,偏偏事与愿违,竟被要求其作为大汉使者出使南越,阻止南越国主称帝。
唐蒙是个灵活的胖子,他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南越素有美食之都的美誉,他凭借着自身对吃的执念,开始了传奇之旅。
从人才的角度看,美食家不仅需要敏锐的味觉、敏锐的嗅觉,更需要在诸多方面有深度的探索与研究。唐蒙一定算得上是一个美食家,所以,他一定不简单。
在南越,一个个美食之下,唐蒙凭借美食家的敏感和多年县丞的经验,看到了食物与食物之间,食物与人物之间,乃至人物与国家政局之间的关系。然后多条故事线,曲曲绕绕,反转反转再反转。到最后,南越国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国家竟然会毁在一个“吃货”手里。
当然,这部小说的维度有很多,破案只是其中的一条线,正如作者所说:“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其实不是唐蒙这位美食侦探的经历,而是它所展现出的地理认知……在那个时代的西汉人眼中,中原之外的广大地区被重重迷雾所笼罩。若要把这些地图点亮,需要有勇气、有谋略以及有着超越时代的地理直觉。正是有唐蒙、张骞这样的人不断探索,才把‘茫然无知’变成‘显而易见’,开启了汉文化向南拓展的大潮,乃至形成今日之版图。地理认知改变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我感触最深的是,躺平系的唐蒙的“躺平”并非真的躺平。是他通透认知下的个人价值排序的选择。他有自己的热爱和坚守,职务的升迁是他最不care的,他的“内卷”不在职场在美食。同时他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就是擅长舆图的绘制,这在那个时代是极其稀缺的能力。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千万不要一味地盲目躺平。
一个人只要有热爱并为之不断钻研的东西,他一定不会太差,哪怕在当下看来是无用的,总会在某一刻迸发无限的力量。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到了最后,你都会发现,它们的底层逻辑都是一回事。
这本书的确让人回味无穷,喝茶的人喜欢说,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