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刘热生老师的《学习的本质:提升成绩的五大规律》一书,第一章《如何拯救我们的学习》第二节《用无为高效学习法重建学习模式》。
从教这些年,面对孩子们的学习,的确存在很多困惑。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下的功夫比别的孩子多的多,成绩却上不去?有的孩子记忆力特别强,积累了不少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应用?很多老师都说初二是个分水岭,初二下学期,孩子能跟上就跟上,跟不上就拉下去了,小学时候成绩很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二就不行了,尤其到了高中根本跟不上。到了高考的时候会发现,考高分的学生平时学习到很轻松,并不是每天五更起半夜眠,累死累活都去拼学习的同学。这节内容让我悟出了很多。
刘热生老师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了解到:认知心理学中提及的知识智力观与情绪相互作用;大脑神经机制中情绪与思维两个神经通路存在着相互干扰的情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整个学习系统循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这些她设计的“元认知五维高效学习法”,这种方法阐明了行为习惯、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自我管理五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构建学习系统的深远影响。
培养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学习系统的建立与发展。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得以运转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都比较完善,也很难获得优异的成绩。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思维方式的发展,不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有的孩子小学时候很少动笔,成绩还不错,到了初中和高中,由于接受的知识面比较宽,内容比较多,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被拉了下来。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自己弥补知识上的漏洞。
调整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首要因素,因为孩子不仅在启动学习时容易受情绪制约,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能影响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例如,消极情绪会制约“顿悟思维”的实现。因此,当某些事件引发焦虑情绪时,孩子就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分心、学习低效、做题马虎等等学习障碍。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情绪平和,孩子才能才更有可能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才能有积极心态去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构建知识结构
孩子的知识结构越完整,越容易取得好成绩。学习的过程,本质就是通过大脑里存储的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然后建立起新知识联系的过程,在大脑中储备的早期知识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学习的关键。学生在课堂听讲时,如果无法顺利从大脑中找到,就有信息与老师讲授的内容对接,就无法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当出现听课障碍时,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又会干扰思维对知识的加工,致使知识结构松散,知识结构松散,又会影响新知识的顺利吸收,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形成了。
改变思维方式
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表面上是知识点的背诵,记忆,本质上则是依靠完善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需要在一定知识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解决问题来建立。孩子只有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才会不断思考,将原有知识和所有问题建立寻找处理方法。有的孩子积累了不少知识,却很难和老师讲的新知识构建起来,从而烦恼更多。所以我们要求孩子积累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发孩子对新知识的探索,要学会温故而知新。
完善自我管理系统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在五维高效学习法中,自我管理系统更强调一个人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变量的觉察、调控能力,以及对自我资源的调节、优化能力。五维高效学习法中提到的自我管理,还包括对五维高效学习系统中的行为习惯,情绪状态,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调节,使系统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得到和谐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是人成长系统的发动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必然拥有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能力。
优秀的学生都具有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自我管理能力来实现对自我系统的完善和优化。每一位希望孩子能够走的更远的家长,都应该及早舍弃自己,包办心态,引导孩子在早期学习中就开始逐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成长,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