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书小组1组线下活动总结。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俩写的这本书,其实是他们老师海姆吉诺特在他的作品《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当中的主要观点。海姆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一些亲子教育的观点,也不是吉诺特博士的首创。
我讲这一点主要是让所有的朋友知道,一些优秀的人士把一些理论观点,把学到的知识,吃透搞懂会应用,在实践当中去阐发践行,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就是一本书。这和我们许多人看一本书,囫囵吞枣,自以为自己知道了就行完全不同。
这本书我第一次阅读是2009年的9月,读完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太大的感受。然后2011年,我们有一个学习小组,在郑州的一个小学做数据对比实验,这次我把书读透了,有了很大的收获。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2019年,我发现世界变化真快,但是人们的亲子沟通似乎依然在原地踏步。
这到底是为什么,结合我自己,应该是我们都把知识看了比较多,理解应用比较少,做出来的就更少。
第一次线下活动,我们首先从中国心理教练的层面介绍了猴子的归属的三种情况;然后从亲子教育的三大冲突介绍了第一章牵扯的行为冲突:孩子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困扰;然后我们从积极倾听来讲述积极倾听孩子的前提,父母的前提,以及积极倾听的公式。
这些都是我们阅读本书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从不同层面来了解亲子沟通当中,积极倾听的相关知识。
那么积极倾听就是我们第一章的题目: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下来就是我们的体验环节,我们的练习体验环节,在体验我们过往的时候,进行的速度比较快,也比较顺畅,说明我们对已经发生的我们熟知于心。
我们体验利用这些沟通技巧,积极倾听的技巧来进行正面的沟通的时候,书中给的现成的范本,我们练习的也比较顺畅。同时,后来在书中没有给现成的范本,由我们自己来进行演绎积极倾听的过程的时候,我们出现了一些生疏。
体验练习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家长普遍反映有较深的体会:体会到当孩子的困扰,负面情绪没有被我们的父母所接纳,接受的时候,孩子的那种心情。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同时,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习这本书,践行这本书,不是我们原来错了,而是我们现在有机会接触到更好的沟通方式,太好了。以此来调整我们那种负罪,内疚的心情,因为内疚是能量最低的。
不少家长也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读书,我们学习,和我们线下的练习体验互动环节来相比,感受比较少,理解应用程度也比较浅。从孩子学习效果来说也是这样。感谢参与家长朋友,大家也是工作家务繁忙,抽出时间,成长自己,影响家庭,给孩子成长提供支撑!感谢大家的相互协作和陪伴!
希望我们下次线下活动有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人把书读了读懂,会用,熟练的能够应用到自己亲子关系和人际交往之中。让我们家庭更和睦,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