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顿悟思维原理及顿悟思维的培养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思维遇到障碍而停滞,之后突然觉醒理解了问题且得到了创新性的认知重构的过程,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顿悟。
衡量学习效果的关键是看能否成功的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新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是我们的原有知识,是对已有知识的提取和运用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说的顿悟。
顿悟的过程是:这个问题情境是我们全所未见的,是没有相似的经验可以被提取和运用的,需要我们整合所有信息,不断地将信息建立联系,甚至要打破固有的思路来创新性解决问题,只有这样问题的解决过程才是顿悟的过程。
顿悟是改变思维的核心。
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改造学生的思维,进而改造学生的行为,最终实现对学生人格的提升。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个性,因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是我们工作的本质需要。
只有实现问题情境的整体表征,才能产生顿悟。那么,教师该怎样帮助学生对当前的知识进行整体表征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不要给学生直接讲解问题的答案,而要去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其自己产生顿悟。一旦学生产生顿悟,他便会感受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从而增强了对该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
科学紧密的引导思维,总体上分为引导思维前的先前准备,引导思维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以及引导思维实现顿悟后的强化处理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