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第三章】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
有人说,“不迁怒,不贰过”是好学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本章中,孔子谈及颜回好学,其表现就是“不迁怒,不贰过”。我们把逻辑梳理一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不迁怒,不贰过”,是从好学中得来的。
孔子接着说,自从颜回过世之后,再也没有像颜回这样(不迁怒,不贰过)好学的人了,甚至都再没有听说过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孔子不仅仅重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更重视学习效果。“不迁怒,不贰过”就是最终所追求的学习效果的体现。
如此说,孔子认为所谓的“好学”应该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习如何为人处事、正心养性。通过正心养性来锤炼自己的品格,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个有极高道德修养的人。
“不迁怒”,就是在自己被烦恼或愤怒困扰时,能找到合理的宣泄机制,而不伤及无辜。即不把怒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或物上,不拿别人或东西出气。
“不贰过”,就是对自己的过错(过失)有清醒的认识。意识到错误时,能够勇于面对,不回避、不推诿,并想办法纠错,及时止损;同时,还应注意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归根结底,“不迁怒”也好,“不贰过”也好,孔子都是希望我们能从学习中得到锤炼。这样,学习才会有更深刻的意义,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
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它应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让自己的生活注满学习力,永葆新鲜、丰富、有趣。
学习好了,能更好地为人处事,提高做事的本领,提升做人的修养。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不迁怒,不贰过”作为好学的最高境界,也该是我们一生所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