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104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什么是为人父母的道德准备呢?责任感、责任感,再说一遍,还是责任感!一个人总是要为他人负责的,人的本性在责任中表现得最为鲜明。要营造一种人人承担责任的环境氛围,应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教育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无愧于“人”这个崇高的称号。——(《睿智的父母之爱》,第10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萤火虫微语 主持:朱永新
为什么说责任感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道德准备?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把责任感看得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是无法自己生存、自然成长的。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养护和教育孩子,让他从一个自然人顺利成长为社会人,是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的。而且,这个努力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这就需要父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做好成为父母的准备,如果你对这样一份责任还没有承担的勇气,就不要匆匆忙忙让你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吧!亲爱的父母朋友们,一旦你们有了孩子,就请你们努力做好担负起责任的准备。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啊!
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责任。我认为,责任就是为人父母者的人性光芒。
当新生命如初绽的嫩芽般降临人间,那无声的依赖与全然的无助,瞬间便构筑起一座名为“责任”的圣殿。苏霍姆林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爱》中那振聋发聩的呼喊:“责任感、责任感,再说一遍,还是责任感!”——这晨钟般的箴言,在“新父母晨诵”的静谧中激荡回响,精准地锚定了为人父母最核心的道德基石。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远不止于维系一个生命的存续,它更像是一把无形的刻刀,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与付出中,悄然雕琢着父母作为“人”的精神轮廓,使其散发出人性最本真、最耀眼的光芒。
为何责任能成为人性最鲜明的注脚?苏霍姆林斯基一语穿透迷雾:“一个人总是要为他人负责的,人的本性在责任中表现得最为鲜明。” 这绝非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对人性深层密码的精准破译。康德曾将责任奉为道德律令的基石。而当两个生命因血脉相连而紧密缔结,父母的身份便天然地、无可推卸地承载起厚重的伦理使命。凝视着孩子那双清澈如初雪、全然信赖的目光,父母肩上的责任,瞬间化作了人性深处利他、担当与无私牺牲精神最纯粹、最炽热的试金石。
然而,现实中责任的承担,常如行走在荆棘丛生的险径。当责任的秤杆失衡,人性的光辉也随之黯淡。有人视孩子为生命的“意外馈赠”或“附属品”,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上只投下模糊疏离的剪影,其生命的光彩便在漠然中悄然褪色;有人虽在物质上倾囊相授,筑起丰饶的城堡,却吝啬于付出时间与心力去倾听、理解与深层陪伴,任由孩子心灵的沃土在繁华之下日渐荒芜。更有甚者,将幼小的生命视作实现个人未竟梦想的“工具”,强加意志,无情剥夺其独立绽放的权利——这已不止是责任的失守,更是对生命尊严的粗暴践踏。当责任失落,父母之为“人”的崇高底座也随之崩塌。孩子,从来不是人生的选修课,而是我们灵魂深处无可推卸的必修使命。
反观那些将责任奉为圭臬的父母,他们的生命却在持续的付出中悄然升华。他们清醒地认知:教养孩子是一条孤独而漫长的远征,无人可替,唯有以无数个日夜为薪柴,以无尽的耐心与智慧为灯盏。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竟成了塑造自我人格最隐秘而强大的熔炉:它淬炼浮躁为沉稳的耐心,它升华狭隘为宽广的深爱,它锻造软弱为不屈的韧性。当父母在责任的熔炉中重塑自我,他们便是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苏霍姆林斯基“营造人人承担责任的环境氛围”的期许,为孩子树立起一座无声却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一座照亮前路的灯塔。
这份责任压上肩头的分量,绝非生命的枷锁,而是灵魂得以向上攀援的坚实阶梯。苏霍姆林斯基寄望于父母之责,最终是为了让孩子能昂首无愧于“人”的称号。然而,这份荣光,首先映照在父母自身之上——正是责任,让平凡的父母在琐碎的日常中,显露出非凡的人性光辉。当我们郑重地牵起那稚嫩而依赖的小手,便接过了命运交付的神圣火炬:在这段共同奔赴的生命旅程中,是责任让我们在无怨无悔的付出中蜕变,在无微不至的守护中升华。最终,父母与子女,将在责任的辉映下,共同铸就那顶天立地的“人”字,无愧于心,无愧于世。
朱永新先生的告诫如警铃般震荡:“一旦你们有了孩子,就请努力做好担负起责任的准备。”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不啻为一份庄严的生命契约。孩子,这面最澄澈的镜子,映照出我们灵魂深处是荒芜的沙漠还是丰饶的绿洲。唯有以责任为犁,深深耕耘这片名为“生命”的原野,方能在看似平凡的岁月里,垦殖出人性不朽的荣光。这光芒,终将穿透时光的帷幕,照亮两代人并肩前行、通往人性至善至美境界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