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在校表现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是老师、家长亦或是学生都相当看重。特别是学生经常会根据老师给学生的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间的位置。因此,老师在给学生分数的同时一定要慎重。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既然是最精细的工具之一,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用好。关于评分问题苏氏给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第二、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
第三、如果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不明确的地方,那就不给予任何评分。
第四、提问时避免让学生机械重复教师或书本里的东西。
这里的任何一条建议都在阐述:教师在评定分数时要慎之又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少年儿童,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的可塑性也非常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
在我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积分制来评价学生,如:在一个周期内学生的分数高就发奖状奖励,这个分数最开始是凭学生的成绩来定的,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那些成绩稍落后的学生来说,逐渐丧失了信心,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里有制定了发进步奖的规定,哪怕是最后一名同学,只要是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马上给加分,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看到那些平时被同学鄙视的学生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我的评分制度真的起到了作用。
在平常繁忙的工作中,或许会忽略学生的感受,或许会针对某一次的考试的成绩来鼓励或打压学生。这是我们的教育最使不得的。要想赢得教学,必须先赢得学生。因为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有了成功的快乐时,才会信任老师,亲近老师,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今: “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评分的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他要求我们的评分更全面,更人性化。同时也要求我们老师的工作更全面,面对新一代的“神兽”,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管理方法也要不断的更新。让我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负学生对我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