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性与清明》之教学之难读书笔记

    11月份有幸读到余党绪先生的《走向理性与清明》,而且是和大家一起读。借用一句话形容:“寒寒冬日,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

    余党绪先生特地用了一节讲“教学之难”,从价值评估、内容确定、文本关联,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学的难处。印象深刻的就是前两个方面。

    首先,从价值评估方面,读到“文本价值是多面、多维、多层的,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内容庞杂、人物作品众多,线索繁复,包罗万象的作品,其价值算的上人见人殊;而我们要考虑的则在于它是否有益于当代学生的精神成长与语文素养的培育。”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就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学会思辨性阅读与思考。就像作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其中存在着大量践踏人性与人道德底线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暴力的病态迷恋、对女性的羞辱践踏等。我们学习《水浒传》相关章节的时候,要防止学生向这些不好的内容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在内容确定方面,读到:“‘管锥原则’,即选择最佳角度切入作品,在特定的范畴上解读作品,所谓‘以管窥天,见之则明;已锥插地,入之则深’是也。这句话于我的启示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我找的切入点是“大观园里,你最想跟谁一起吃个饭?”这个问题的抛出,能够让学生联想到人物形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吸引学生的阅读思考兴趣。其实,语文学习是有趣的,应该让学生喜欢语文而不是对抗语文。

      著名博士叶开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批判语文教育—《语文的物化》,在文章中他这样写到:“中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大家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可如果我们从欣赏花自身美丽的角度切入这些文章,学生也会感兴趣许多,有见解的知识分子也不至于对语文教育如此失望。

    总之,看完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给我们提供了语文教育的另一种有用又有趣的方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读书走向研究 ——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选定”的对话 曹公奇 ...
    曹公奇本真语文阅读 6,120评论 2 14
  • 随着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对全体语文...
    储建明阅读 5,474评论 0 19
  • 面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我不知道如何说服自己再次接受别人。教会我的是看待任何问题时必须客观公正地去看待,任何一方的主管...
    爱的吸引力阅读 968评论 0 0
  • 视频 在别的地方看到人活得不如狗都当是笑话看了,毕竟给大家搞笑、舒缓身心的!这视频踏马糟心!
    赵元龙阅读 903评论 0 0
  • 以前我觉得挺了解自己的,我现在在红包家是我呆的时间最长的一家了,我开始来的时候是因为我没有钱,我被家政公司扣了八百...
    悦佑5211314阅读 2,24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