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是没有感情的人

《论语》先进篇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上一章我们已经讲了孔子为什么这么悲痛的原因,这章内容其实是上一章的延续,继续突出了颜回之死给孔子带来的悲痛。

不过这一章,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孔子,理解儒家。


从这章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孔子不是神,而是一个鲜活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

儒家也不是宗教,因为宗教一般都有一个神一样的信仰存在,而孔子非神。

再者,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儒家也是一门“入世”之学。


因为,孔子就像普通大众一样,会哭会笑,有苦有乐。

我们学儒家其实就是在学习孔子,孔子的一言一行,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是在给我们做示范。

而且这些是学得来的,因为孔子也是个“俗人”,而不是神。


孔子为颜回而恸哭,是心有所感,意诚而发。

这即是诚意、正心,即是修身的体现。

修身不是修得没有情感,而是能适时地表达情感、驾驭情感。


所谓圣人治七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圣人不是没有感情的人,而是能适时表达感情、驾驭感情的人。

学儒即是学做圣人。

圣人人人可学,因为圣人就像身边人一样,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