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这一课,我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梳理作者梦中的场景,这一环节采用蒋军晶老师的课件,以表格形式梳理。表格中出示了四个范例,让学生梳理概括其他几个场景。这一环节不但帮助学生清晰地感知了作者梦到的场景,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父亲为我做的事情来概括的概括能力。第三课时,寻找文中的细节来感知父爱。
第三课时前我的担心是,一,父爱没有母爱那么清晰可感,我们的孩子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又少,切身体验欠缺。二,现在的孩子,爱的感知力对爱的敏感度很低,文中父亲对孩子心理的共情,对孩子的理解,恐怕学生很难感知到。三,文中的故事离现在较远,父母倾其所有供孩子上学的情况,现在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体验。
本来这一单元讲对于感情浓郁的这类文章,我都发怵,情感引不起学生的共情,老师再怎么讲都是徒劳。所以第三课时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感悟,以学生分享为主,我适当补充和总结。结果这节课下来出乎意料,文中多处父爱的体现,学生都发现了并分析得很有道理。
特别是对课后二三题,“新滋味”中包含着什么?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学生的见解很独到。这节课师生都很满意。
语文课堂一定要还给学生,会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