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胡思乱想,想法很多的人看看。
脑袋的想法是帮助心逃跑或者反击,或者自保,脑袋的想法全部来自内心的缺失、创伤、包袱。
如果你内心有缺失,你的想法就是恐惧,掩饰,逃避
如果你的内心有创伤,就委屈、愤怒、怨恨
如果你的内心有包袱,就无法接受自己总是恨自己
如果都有,你就焦虑,难受,歇斯底里
如果心里的缺失、创伤、包袱都疗愈了,内心的土壤好了,这个时候你心里装的就是梦想了,头脑就帮你怎么去实现梦想了。
这些不仅仅是在树立目标的过程中有用,在亲密关系中也非常关键。
很多人重视自我感受,这是人的原始本性也就是身体机能驱动的。但是人是高级情感动物,正因为其复杂性,才区别于动物。能够熟练运用并且掌控情感。
在驾驭情感的过程中,人一直在学习中产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去施加给最亲近的人,反复实践。有些人会就接受并吸收,有些人会受到伤害并且会有负面影响,也有些人会去反复研究试验为大家所用。
亲密关系就像是一张智能体验的网,你对它输入什么一定会得到相应回馈。但是大部分人会把亲密关系当成无所不能的,其实相反的是,恰恰这个关系网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人们给它赋予的光环太多,神圣至极,实际上它是很多关系的综合,也更复杂。
你的喜怒哀也会在投射在一个最近的人身上,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理失衡,有时候你会惊讶自己为什么会失控。就像照镜子原理,你做的一切在对方身上,对方就会将你的一切反馈给你。如果你给的是进步,你会感到双方都在进步。你给的是消极,对方也会消极。如果你给的伤害,对方不但会伤害你,也会远离你。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幸福的感情是相似的,不幸的感情各有各的不幸。
写这些文字的目的是,希望朋友们在亲密关系中对伴侣说话或者提要求的时候,首先站在正面情感需求上,再站在原则立场上,避免自我为中心,做自我感动的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们怎么区别自己做的这些是不是对的呢?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保持适当理智。
问题如果容易引起情绪,说明问题本身就不是个好问题。你需要补救措施,自我检讨,环节出在哪里,是沟通原因还是上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还是沟通过程中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对方身上,投射想法引起反感。
这里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沟通问题,或者并不觉得自己投射了想法在对方身上,把自己意愿强加对方。
很简单,如果对方生气了,停止问题,用爱去解决。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不到放下问题,更想去理论对错,那你该审视自己是爱对方,还是更爱自己。爱是无条件的,如果你的爱有个前提,说明你的爱并不纯粹,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以条件为基础的。
如果你生气我说到的这些,正说明你在回避,没有去思考。正常逻辑是在理智状态下去思考这件事怎么去解决。
如果你还在争对错,这不是在解决问题,是在恶化关系。所以说重视情绪很必要。
你肯定会说,那我也很委屈,也需要对方考虑这些,请记住提出问题的人才是解决问题的人。否则这场争端很难解决。记住照镜子原理,理解来自双方的正面沟通进步。
爱不是我爱你三个字,也不是见面送礼物,爱是包容,是考虑对方的感受,是在一起的快乐,是一起进步。如果一件有问题的事反复在你们身上发生,我想这是值得思考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你的深意。包容不确定和不同的观点,这很重要。
你站在你的立场没有问题,对方的立场上有可能是相反的,所以沟通方式很重要
当然如果不认同可以试试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