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读后感(一)

西方著名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著名的钟摆理论:

“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摆荡”

求不得则苦,得之则无聊。如果从生物的角度看,人每次“得到”的快感,都会增加其阈值。长此以往,人快乐的阈值会越来越高,最后世间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再获得快乐,这样,他剩下的人生都是抑郁的。

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里面的僵尸说他们其实是极其痛苦的,因为不死,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任何目标都可以达到,最后就失去了快乐。

可幸的是,人有死亡,大部分人类,终其一生,都只能获得部分的快乐。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可能到人生最后的一天,都有一些求不得之事让其心中仍存在不甘与欲求,世间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美好的。

叔本华思想一部分来自于印度哲学《奥义书》。从《奥义书》来看,人是有轮回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人是“长生”的,不过轮回可以让他们有一次快乐阈值重置的机会,但由于存在业报轮回,可能会让他们带着前世乃至前前世来的业报来生活,只要过程足够长,他们就会体验到“长生无快乐阈值之苦”。这样一来,轮回对于他们来说,终极还是苦的。类似于猪八戒的“千世情劫”(虽然只是后面电视剧加进去的),因此解脱可能就成为了印度人的人生目标,婆罗门教通过修炼,达到梵我合一,而佛教通过无我达到的“涅槃”状态,从而摆脱轮回之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距离上篇书评快两周了,《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读完也有一周了,但是书评一直写了又删,始终没能成形。一方面因为这周忙着新...
    hypoya阅读 2,538评论 0 2
  • 有位摄影爱好者,说,原始一些的东西更纯粹。思想大概也是如此。印度上古时代的奥义书,永不磨灭的经典,滋养一代代人的心...
    落白阅读 448评论 0 0
  • 了悟本我 Knowing the Self 奥义书的开始都会唱颂祥和梵咒,让我们一起来唱颂祥和梵咒(shanti ...
    OneCore阅读 432评论 0 0
  • 自然界一切的存在和发展,皆源于内在的动力,这动力就是意志。意志没有终极目标,也没有最后的满足,它是永无止尽的向前,...
    小哥阿民阅读 1,415评论 29 52
  • 合一与二元性 Oneness and Duality Anejadekam manaso javiyo naina...
    OneCore阅读 2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