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阅读
这一章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清晰,结构容易把握,检视阅读后,进行分析阅读,再听老师的分享,将自己的读书结果和老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老师的读书方式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的点没有读透,有没有把握住分析阅读的方法。
对比后,结果差强人意,重要的点也有抓住,但有一个缺点是,对于这个点没有深入思考,只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了解大概意思,还有一些词也是随便跳过去,看似简单,背后存在的意义却未真正理解。
一、收获
1.做一件事分为两个部分,感官驱动和理性持续,感官驱动就是热情,如果单靠热情其实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不要想着以后工作要做自己爱的事情,世界上没有持续有趣的事情,要通过理性把热情转化为可执行的步骤、方式、方法、持续跟进自己的反馈。
真正的高手是在做的过程中把无趣变得有趣。
2.导读类的书籍务必要谨慎,别人的导读不一定是对的,就算对,也可能不完整,要正确使用导读类的书籍,可以把它当做自己主题阅读的工具,方便找到与自己主题相关的内容。理想情况下,当自己分析阅读时,就该自己做一个摘要。
还有一点,在未读书之前,别人的读书笔记或者脑图尽量不要看,涵盖了大量别人的知识,除非是那种比较厉害的高手,可以做参考,会有收获,一般情况下,要自己读完书后再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容易产生思维的碰撞。
3.一年读多少本书,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前提是你必须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牢记管理效果公式,记得自己的初衷,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二、感受
1.老大说自己分享这章内容,从开始阅读再到准备脑图,中间耗费了四个小时,回想一下自己,总共才花费了两个小时,我对比了一下区别,很多东西在脑子里想了之后并没有写下来(有时候脑子里清楚了,却不一定写得出来),对于一些关键词,没有把握住,甚至以为自己理解了就随便跳过去,但在老大的引导下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
2.对于我自己来说,热情真的挺不靠谱的,我一直没找到自己真正有热情的方向,因为很多变成了三分钟热度,所以不能仅仅靠热情,要依靠理性持续,让超我战胜趋利避害的小我。
3.最近在读一些文章,采用的是分析阅读的方式,找文章结构,作者如何谋篇布局,以及文章主旨,作者真正意图,刚开始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挺难的,很多时候读完前面后,再读后面就容易忘记前面的内容,所以又重新翻回去继续,写下来很重要,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整理思路。
4.书中作者提到的辅助阅读的方式是根据经验,其他的书,导论和摘要,工具书。
工具书这个方法其实是有点过时,那时候是七十年代,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完全可以利用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等方式。所以书中的知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接受。
虽然有些内容过时,但是要注意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理解力,只要读书过程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
三、行动
现在,分析阅读这一篇已经读完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分析阅读的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