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内乐中演出中,管乐器专场比较难得听到,一来专门为管乐曲创作的作品不是很多,二则管乐器演奏相当累,作品也不会太长,单独做音乐会难度较高。不过今晚在上交听的这一场《上交室内乐·拾贰大管全方位》改变了我以前对管乐作品的印象,上交年轻的音乐家,长笛黄芳俞,双簧管咸正凖,单簧管戴乐,大管胡彧,圆号彼得·所罗门以及同时担任低音单簧管和钢琴的李聪为观众带来了极富活力的表演,精选曲目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上半场的第一首曲目是莫扎特的《降B大调大管与大提琴奏鸣曲,K.292/196c》。大管又称巴松管,在意大利文中是“一捆柴”的意思,还蛮形象的,以前对大管的印象是它的声音比较低沉,其实在不同音区音色还是变幻挺大。莫扎特的音乐总是有趣的,大管与大提琴的组合并没有给人沉闷的感觉,反而有种饱满有力的生动。弦律在不同音区的变幻极富于戏剧性。
第二首是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克鲁塞尔的《为单簧管、圆号和大管而作的音乐会三重奏》,克鲁塞尔是西贝柳斯之前,芬兰最杰出的作曲家。他的单簧管作品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早期单簧管曲目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这首作品中的单簧管部分无疑是非常精彩的。
第三首是《为木管三重奏而作的片段》,作者穆钦斯基是美国二十世纪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创作不仅注重乐器的精湛技法,还有深厚丰富的内涵。乐曲中五个片段:圆舞曲,隐居,假日,白日梦,退场,乐思带着意识流般的天马行空,让联想起布鲁姆的游荡……
下半场的第一首曲子是博扎的《为夜晚音乐创作的三首小品》,这位法国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中有许多是写给管乐器的。这首乐曲有小行板、活泼的快板和中板三个乐章,流畅的旋律线条,有着法国式的浪漫,优雅,精致以及迷人的和声色彩,非常悦耳动听。
最后一首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降B大调五重奏》。对于这位作曲家,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那首炫技名曲《野蜂飞舞》,各种乐器的改编版本都非常考验演奏家的功力。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重要人物、“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他还创作了大量歌剧和器乐作品,影响深远。
这首五重奏是他1876年为了参加作曲比赛写的,乐曲有三个乐章:有活力的快板,行板,回旋曲小快板。当时他想用“贝多芬的古典风格”进行创作,但也尝试运用俄罗斯的音乐元素,优美丰富的旋律,和声混合⾃然,节奏大胆独特,音乐既有炽热的情感又不失细腻温柔的韵味。这些大胆尝试也对其之后的创作,乃至整个俄罗斯乐坛有着很大的影响。
感受到音乐家们的精心编排和出色演奏,又渡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可惜上交的这个音乐季真的结束了,又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节目,耐心期待着下个音乐季的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