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2个节气,一般在公历11月22日-23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天气已经渐渐寒冷,但也还未到严冬漫天飞雪时,此时尤其要重视养生保健。
小雪养生“五宜”
01
宜润燥降火
小雪时节室内湿度较低,养生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饮食宜选用温润益肾之品,如羊肉、牛肉、鸡肉、栗子、核桃、黑木耳等;还可选用莲藕鲤鱼汤、党参枸杞粥、益智仁粥等进行调养。
02
宜保暖壮阳气
小雪时节,要注意御寒保暖,防止感冒。冬季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还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
03
宜适时而动
小雪时节不宜早晚运动,应在太阳出来后运动,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应避免大汗淋漓。
04
宜晒晒太阳
除了参加心理辅导,采用一定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辅助疗法。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阳光不仅能“晒干”抑郁,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05
宜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容易生病。其次,每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小雪养生“三忌”
01
忌紧闭门户
冬季天气寒冷,但也应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因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的使用,导致室温较高,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可用湿拖把拖地板,或使用加湿器等增加室内湿度。
02
忌早起
小雪前后的起居调养要“养藏”阳气。小雪时节,人们要适当早睡,早晨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03
忌常吃火锅
很多人喜欢在冬季吃火锅驱寒,但火锅配料含有花椒、干辣椒等辛温燥热之物,加之室内供暖、穿衣严实,热量无法及时外散,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脱皮、咽喉肿痛等症状。因此,冬季吃火锅要适量,如食用可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
小雪养生吃什么?
01
滋补益肾多吃黑
小雪节气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腰果、山药、芡实、核桃、花生等。同时,还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胡萝卜、辣椒、土豆等蔬菜以及苹果等水果。另外,冬宜补肾,黑色食物入肾补肾,所以小雪时节也要多吃黑色的益肾食物,如黑米、紫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02
多食粥汤 多饮热水
冬天多食热粥有益健康,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鸡汤有很好的补虚功效,冬季多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鱼汤则有健脾开胃、止咳平喘等功能。适当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还能降低血液黏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都是这个时节不错的选择。
03
防止上火多吃苦
多吃苦味食物防“上火”。小雪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再加上人们穿得多,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的症状,也就是所谓的“上火”。为了防止“上火”,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戒烟戒酒,适当多吃些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
节气养生药膳
肉桂生姜柿子茶
【材料】肉桂皮3克,生姜30-50克,柿子饼2-3个,松子仁、红糖适量。
【做法】柿子饼切块,生姜拍烂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柿子饼、生姜、肉桂,小火煮20分钟后熄火,加适量红糖调味,再撒上松子仁,即可饮用。
【功效】柿子饼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功效。肉桂皮性大热、味甘辛,用之泡茶,能引火归元,并使茶饮芳香。生姜温中和胃。松子仁健脾通便、滋润皮肤。此茶饮特别适合体虚人士及老年人饮用。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饮用。
五谷杂粮粥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
【做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6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把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
花生红枣鸡脚汤
【材料】鸡脚4对,瘦肉50克,花生30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做法】以上材料洗净后,鸡脚斩开,瘦肉切块,与其它材料同放入汤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润燥养阴,补血养颜。适合阴血亏虚、皮肤干燥之人。
黑芝麻红枣粥
【材料】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枣25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黑芝麻下锅炒香后研成粉末备用;将粳米淘净后,用冷水浸泡半小时, 捞出并沥干水分备用;红枣洗净去核备用;在砂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先放入粳米和红枣,用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烂熟后,再放入黑芝麻及白糖,稍煮片刻即可出锅。
【功效】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养颜。
经络穴位养生
01
支沟穴
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可以通利三焦、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滋养食物的吸收,还可以缓解便秘,清泻阳热,以防温热太过,起到更好的调养作用。
按的时候,用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其余四指于前臂内侧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2-3分钟,每天可以多按几次。
02
内庭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处于脚背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之间的趾缝正中后约半横指的凹陷处,具有清胃热、化积滞的功效,缓解咽干、牙痛、口臭等症状。
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的按住内庭穴1分钟,然后进行按压揉动,一直感觉到有酸胀感就可以了。每天早晨7点到9点左右,是胃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段按摩效果最好。
03
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保健要穴,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人体足部的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按摩涌泉穴具有补肾强体、调理血压、调理失眠等功效和作用。
每晚睡觉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搓擦几百下,直到感觉脚心发热,换另一只脚,用同样的方法搓热脚心。
04
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激发肾气,保持肾经内的气血顺畅,可防治腰膝酸软、足跟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还能缓解头痛、咽喉肿痛、气喘等症状,通过自我调理肾经而达到调补肾气的目的。
按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下午5点到7点。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
此外,小雪节气还可以通过耳穴按摩进行居家保健。耳穴按摩时,先将掌心摩擦热,再先后按摩耳廓腹背两面,将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摩,直到耳朵发红、发热,然后双手向上提拉耳尖,向下拉耳垂,手法由轻到重。耳穴按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可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