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一周的梦想课,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梦想教室,互相问好后,开始上课啦!
热身导入:松鼠搬家
要求三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假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根据老师的口令:“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小木屋”中。(这个环节中,预留两个人扮演小松鼠,充当竞争者,在搬家过程中进入小木屋,淘汰出新的小松鼠)
指令:“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指令:“森林失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
我变换口令让孩子们体验竞争和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这个活动中,最后有五名孩子别淘汰,我随机采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什么?为什么最后把自己剩下了?孩子们可能因为平时没有安全感,在梦想教室里,不敢发言,只是说没有找到房子,没有人愿意跟我合作,我已经进去房子了,结果被挤出来了之类的。
接下来,我邀请坐在地上的小伙伴,分享刚才的过程中的感受,孩子显然很高兴,大家分享说很开心,我问从这个活动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回答很浅显。
助人自助:这个游戏环节本来是邀请全班人参与的,可惜我们没有眼罩,我想到了我们小时候借助红领巾玩送鸭子的游戏,想到了红领巾,这节课只有一半的人带了红领巾,我又变换自己的方案,邀请有红领巾的同学站一边,没有带红领巾的同学站在另一边,请没有带红领巾的同学原地坐下,一起观察我们的活动。
邀请佩戴红领巾的同学,将红领巾折叠将自己的眼睛蒙住。开始播放音乐慢慢向前走动,孩子们行动缓慢,虽然也有调皮的同学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活动肢体,但也是原地不敢走动。
我走在孩子们跟前,问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孩子说自己很懵,感觉在做梦,很迷茫。
接着邀请孩子们双手搭肩,孩子们蒙着眼睛搭肩,有些是两人搭,有些是相互抱着,我帮他们一个一个环绕着搭肩,开始播放音乐让他们行动,孩子们开始走动,刚开始很慢慢,接着慢慢的速度变的比之前快,一直在走,没有停下。
停止音乐,让孩子们卸下红领巾佩戴好,邀请参与的同学分享两次自己心里的感受:
生1:第一次不敢走,第二次我敢走,(为什么?)我觉得我有东西可以依靠。
生2:第一次很迷茫,第二次我有方向,(什么方向?)就是前进的方向,我搭着肩,感觉有人拉着我往前走,很安全。
邀请观察的孩子分享这个活动中观察到的:
生1:第一次活动他们很乱,第二次他们很整齐。(为什么?)不知道。
生2:第一次他们不敢走,第二次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走的很快,很整齐。(我没有发出任何指令呀)
通过这两次对比,你们觉得是什么改变了他们?
生1:我觉得是信任。
生2:我觉得是合作。
生3:我觉得是团队力量。
对,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通过这个活动就是告诉大家一个词:“助”(生:助人为乐!)助人自助!什么是助人自助?谁能通过刚才的活动诠释一下?
生:帮助他人,帮助自己。
对,说的很对,很多时候看似我们在帮助别人,其实我们也在自己帮助自己!你能举举例子吗?(生:课前,一位同学被蜜蜂蛰了,我们赶紧扶着他去找老师帮助,今天帮助他,改天我们要有什么事,他也会帮助我们的。)
说的很对,那么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肯定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小纸条,邀请大家归位,并在小纸条上写下最近最头疼的事,或者解决不了的事,折成最喜欢的图形,漂流出去,我们一起“集思广益”。
孩子们很快写下了最近的问题,纷纷折成来了纸飞机,飞到了我这里,可能是太喜欢我了吧。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会打人,控制不住自己,别人干坏事,我就想打他。蛮有正义感的孩子,但是老打人就不好了,我邀请大家给他出出主意帮他解决。孩子们很棒,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打人就不愿意帮助,他们立刻开始举手出主意了。
生1:你可以控制不住的时候,用左手惩罚右手,打一下。
生2: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3:时刻暗示自己,不能打人,要冷静,多做几次。
、、、、、、
这节课好有意思,这就是我给大家的集思广益,以后遇到困难,提出来,我们大家就有很多种办法了。
课堂观察:久违了1周,孩子在梦想教室刚开始没有安全感,他们放不开,在后面大家一起做游戏,一起坐在地上聊天,一起回答问题,一起集思广益,后面胆子越来越大,发言的孩子很多。
反思:1.这节课准备的比较仓促,眼罩是个问题,所以参与的孩子只有一半。
2.孩子们的想法比较多,但是能让回答的机会不是很多,孩子回答的答案比较浅表,没有深入到该有的层次。
3.班里有个比较特殊的孩子,自律能力很差,需要时刻关注他,自己的精力有限;班里的孩子带有特殊的眼光看待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