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青年人似乎成了一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读的书都是经过筛选留存的,描绘的尽是理想和完美;他们的长辈早已健忘,如今总是透过玫瑰色的雾霭回望,之间的对话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怀抱浪漫的心理进入了一片现实残酷的世界。
《人性的枷锁》
我喜欢说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里有那么多令你难过的,打压你自我的因素,那么自己就不要对自己太苛责,自我折磨是很痛苦的,更是无用的。也许你今天想要做一些事情有了一些不明朗的梦想,那就去做,跟别人比也许是晚了,但对于后半程人生来说总是来得及,跟你以前的自己比总是来的及。背考研英语有句话one can flourish, where the action is.说不如做,只有行动实践才能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哪怕不能改变,也可以加固自己的防御。 最近,间歇的感觉到了毕业的气息,一晃眼的功夫有三年半过了去,认识了一些人也与一些人交错的渐行渐远,这是没什么遗憾的事情,人们总是在一个小圈子走向另一个小圈子中运动,带走的只有对于你而言的圆心,那是你自己,那是会变化但不会分离的东西。又会想:啊!原来人们真是在各过各的生活,各有各要走的路啊。这本来是明显的,不过切身的感受到了才真正的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意味。人应该感恩每一次相遇,不应该强求任何关系的坚固不朽,万事万物往大了说是要以历史为转移,对一个个体来说,可能就是要顺应时间的流逝,在时间中成长,在时间中遇见体会分离。那像我生命的枷锁,解开的同时也释放了我的所有情感,再也不能理解无所求的爱与奉献于我的人生有何意义,而那种自我折磨的方式并不是一个人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可以长久奉行的准则。 果然爱才是语言的滋养品,哪怕那爱源来无根结束荒唐,竟也比年岁与书籍更有矫情的分量,果然有些东西是无师时自通,细寻根底却又不得 。 想也有那年酸话一箩筐,送人太寒颤,烂在胸口的成了畏惧,于是像顿悟的大烟鬼,今生是再碰不得见不得了 确实,一个人面对真诚,很难再继续伪装。
人们习惯于对他人寻根究底,特别专注于你的丑闻,好事?恭喜也未必有真心,但坏事的同情也许往往藏着他们自己都没察觉的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