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秋鸣 六祖故居
在回老家的路上就见到了“六祖故居”告示牌,当时仅是留心了一下,没想到老爸还放在心上了。于是返回东莞的时候,我们就顺路去了一趟。
还没到呢,就被狠狠震撼到了,百来米的车水马龙,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强大的毅力。
路旁一个接一个的私人停车场也处处展现着当地居民热情好客、乐于为人排忧解难的美好品质——见到常年巨大的车流量,出于为车主们着想的一片好心,还有对城市面貌的责任感,他们不惜将路边的大批绿植铲去,开辟出一块又一块的私家停车场以方便游客们停车。如此便利的措施,他们最后也只收了一点点辛苦费,靠近门口的停车场每辆50元,随着距离的增长,这个价格还会降低!这和他们的付出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我在此再次表示对他们的谢意。
不过老爸并不领情,最后还是开远了一些停在了路边。
与停车回来的老爸回合后,随着人流先走向了国恩寺,这座寺庙恢弘大气,而且为了体现佛祖慈悲为怀的胸怀,国恩寺免费对大众开放,而且还内有免费香火发放。这么为民众着想的寺庙,人满为患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我甚至被在我前后的人如火的热情炙烤出了一身汗,比这阳光还要厉害呢。
好不容易进了寺,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被人们的热情与信仰点缀的闪闪发亮、五彩缤纷的佛塔,闪烁着的是硬币,多半是一两分的,五彩缤纷的是纸币,但没有红色。看来民众也是非常了解佛祖的,知道佛祖不在乎凡间钱财,也为了避免佛祖操心大家的财政情况,都自发地没有多投。
从一棵挂满了各种红色条带的许愿树下绕过,准备去大殿参观。但没走几步,前面的道路就被人们挤满了,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挤满,没有留下任何的空隙给我们通过。在旁边观望了一会儿,完全没感觉到人群有在移动,而我们的毅力并不足以支持我们进入这条看起来进去了就没办法再靠自己挤出来的,而且完全看不到尽头的人流。
恰巧在此时,我们之前路过的一扇大铁门打开了,正好可以从这扇门离开寺院,我们也不用从之前的人群中挤出去了。门外是一条马路,和刚才的人流仅一墙之隔,完全可以从墙外看到寺院内的情况。
我们隔着墙,顺着人流的方向向前走了一段,然后现实就打破了我们的妄图捡漏的小算盘,这条马路不久就与人流背道而驰,而可以从此处进入寺院的入口是工作人员专属。果然,佛祖是不会关照我们这些没有耐心的人的。
在分岔口向寺院内观望,天啊,如果诸天神佛之间也谈业绩的话,这座寺庙绝对是一个大项目,这条队,排了至少有三百米!还是一排三四个人这样排!此刻我有些为自己的小聪明暗自得意:还好我们没排这个队。不过这也注定我们得不到这座寺庙的佛祖们的加护了。
不过我们果然低估了佛祖的慈悲为怀,返回的路没走几步,就看到了佛祖给我们这一类人留的言:“只要你心怀希冀,走到哪里都是一派祥和。”
于是我们就一派祥和地离开了国恩寺,有点草率,没看到什么风景。估计旁边几个著名的寺庙也是这样的情况,那也没有什么去的必要了。
所以,我们直奔一开始的目的地:六祖故地。
六祖故地虽然人也不少,但是比起另外几座大寺庙,这里还是太冷清了。作为六祖纪念堂的一座小寺庙非常空旷,但香火也不少。我倒是意不在此,我几块钱的香火钱难不成还真能够让文曲星保佑我考的全会蒙的全对不成?就算文曲星这么有空,那也是保佑那些平时有努力的人才对啊,啥都不干就想坐享其成,哪有这种好事?还不如许个抽卡十连必出金这样的纯运气愿望来得实在。
这么“大逆不道”地想着,我晃悠到了一些有关六祖慧能的资料前面,里面有好几块讲慧能的出生、入教、圆寂等事,看起来很玄乎,网上都有,我也没必要在此一一细叙了。
不过按照我的记忆和这里面的很多介绍来看,这位慧能六祖与其说是一位信徒,不如说他是一位哲学家。中国在很多封建时期都是儒佛道三教并立,儒教代表是孔子,道教代表是老子,佛教代表就是这位慧能六祖了。他的哲学思路有些消极,但是却是面对劳苦众生的,不像前两者完全属于知识分子。估计也是因此,在教育普及起来的现在才没什么人提他吧。
这么胡思乱想着,就到了六祖故地本身……
怎么是佛堂?这么烟雾缭绕的?不会在还原那些传说成分浓重的场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