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的一点感想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015年的秋季目送孩子拉着拉杆箱走进了高中的校门,看着渐行渐远的小小背影,心中既为她开始一段新的学习生活而欣慰,也有些不舍。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原来,真正的母爱,不是一直陪伴左右,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现在还有很多不愿意与成年子女分离的父母,与其说他们是爱孩子,不如说他们想对孩子全面把控,这种控制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婆婆爱自己的儿子会把他婚前所有的衣食住行一直包办,继而有时候也是为了减少我对老公的唠叨,把我的一部分家务全代理,然而一向独立的我不愿意。所以,在孩子将来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难于和睦相处的多数原因在于母亲不能得体的退出。为何现在有那么多妈宝,因为很多宝妈都离析不清,所以我也钦佩了一些母亲的果断放手。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扪心自问: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呢?“为了付出与欣赏。”也记得曾经一位知性姐姐说过:“对孩子的付出不要求回报,因为我愿意”。听过这些之后,是一种感动。
所有的父母都不应该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唯一,为了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不在乎自己是否快乐,是否幸福。这种家庭带给孩子的,更是压力和相互之间的折磨。曾经几何,多少母亲不是这样?为了孩子成为全职妈妈,为了孩子不在精致自我,为了孩子失去了很多。一位心理咨询师说过:在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孩子是两个人相爱的结晶,是彼此相爱在对孩子爱的延续,所以认同了这样一个观点,也便懂得如何包容。
最好的父母也许都是这样:夫妻恩爱,婚姻幸福,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在孩子眼睛里父母是积极乐观健康的人。这也是很多经历过的父母最深切的体会。
由衷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家庭教育与自我成长是同步进行的,我对《目送》这本书的感受也来源心雨老师抛出的两条线“生离”与“死别”,青春期的孩子会有生离的不接受,会彷徨会哭泣,通过读书与书友交流更清晰的认知与孩子相处要在陪伴的时候悄悄做好分离,待到目送孩子一程之后自己学会了不落寞,能接受。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种深厚的缘分,别让孩子荒芜了童年,也别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很多时候我们期望孩子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其实最终是希望孩子感受到快乐幸福,如果没有了这样一个结果,那么这些是否其实就是父母的追求?
每个母亲都盼着孩子长大,也怕孩子长大。不求他完美,也不用他替你争脸,更不用他来养老。只要他平安喜乐,让你有机会陪着他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同行一段……当你们告别又重逢的时候,你能欣慰地发现,孩子幸福,就够了。
在你还未成年的最后一个“六一”里,我们是否又有了新的一种认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共读的我们畅谈了“生离”也聊到了“死别”,人生经历在于感悟他人的同时,也反思自己。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一段话也是经历过陪伴与目送孩子之后,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懂得父母,也在父母的暮年时节多多陪伴他们,因为我们陪伴孩子一程之后,更要懂得父母的一程还需要我们。
愿孩子幸福快乐,愿父母健康长寿,好好陪伴,陪伴走过一段人生的路程;愿为人父母的自己也学会目送,目送孩子走过一程又一程渐行渐远的背影;学会不落寞,因为一个生命开始去绽放她的历程,我们也有自己一段更美好的行程。愿每一段路程遇到的都成为淡淡的一种情愫,既不美好也不伤感。只因人生或深或浅的经历不过是走过几十年,学会简单,学会生活,学会沉静。
2018年6月1日晚于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