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周末,一本好书 一杯好茶。我们相约在这里和曾先生一起读《玩耍精神》,跟着陈玉婷老师一起学习茶文化。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5岁 小儿子4岁零10个月,做为两个年龄相差10岁的儿子的母亲,其实和两个儿子的相处之道是很有趣的,进入初三、进入青春期的大儿子其实更向往自由和自主,对于自己的事更喜欢自己去拿主意(其实蛮好的)在学习成绩上一直不优异的老大其实也是个正直善良的孩子,话不多但心里有数。老二活泼开朗,个性张扬 好胜心强,虽然只是四岁多但做事说话比哥哥的性格要急躁些。
今天在听曾先生谈《玩耍精神》这本书,谈到道禾教育,谈到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相处 玩耍 发现 真是获益良多!曾老师讲到在教育的过程中任何的知识学习必然要和人的情感去连结,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少用命令句、指示句、批评句。进入初中 高中阶段的孩子需要公平、需要陪伴、同理、倾听、理解。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朋友给予的情感更感兴趣。真是句句戳穿我心,回想陪伴老大成长的这15年其实我自己身上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儿子的成长总是在我们要求的框框中,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 以为他好的名义安排这 、安排那。完全忽视了孩子本真的样子,“人之初 性本善”其实每一位孩子来到父母身边都是那么的纯真和善良,我们总喜欢用自己心中的担忧 害怕 偏执去将孩子包裹起来…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和儿子的距离感,感受到儿子情绪上的抵触,发现我和儿子怎么不那么亲了。进入译丹老师的教育工作室我才逐渐明白原来我们对老大的爱是有缺失的。古语云“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好好修自己这颗心吧!当自己成长了 变强大 有光了才可以去照亮身边的人,身为父母,其实可以好好地为孩子做个表率,身体力行地去做好榜样。这就是曾老师在读书会中讲到的~任何知识学习必然要和人的情感连结才会有火花,以孩子为中心 以学习本质为中心。今天的所有事物只要不跟你的生命情感去连结都是不值钱。从孩子的玩耍中早早发现孩子身上特质与天赋,从而发现孩子的潜质与天赋,给予孩子生命的自由。这才是玩耍精神、这才是有效的陪伴。
教育是一种自醒,一种我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的路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借着我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我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