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在东南隅城垣上,下为水门,旁有短碣,题曰“起龙桥”。埤堄上有草书“龙门”二大字,为一笔书,姿态飞舞,士人以毡蜡榻者甚,重货之得重价。按旧《志艺文》载:“邑人董调有《黉门龙起》诗,其地与学宫相近,或以此而相传欤”(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古迹》)。这段记载说明,“龙门”二大字石刻是古迹。
邑人董调《黉门龙起》:“山云来四极,叆叇峰峦奔。落雨不数点,一声色界翻。居人颜尽变,龙起棂星门。裂柱冲碧瓦,瓦碎如溅喷。当其潜地底,韬光蚓穴存。是夕维乙未,神力动乾坤。嗟此黉宫士,数载未升抡。知俱沉埋久,文澜沧海吞。勖哉摇紫电,乘螭卸滞魂”(乾隆《平原县志·艺文志》。“黉门”,“黉(读音hóng)”,即古时的学校。“棂星门”,即学宫的大门。学宫的大门又叫龙门,2005年10月开始修复的济南文庙南大门内有“龙门”石刻矗立。
平原“龙门”,是学宫的附属景点,是科举教育留下的产物。
王玉杰/文
附:明朝平原县志 学制
学,在县治西南隅,历代建置不一。
明典,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吏一人;廪、增各二十人;附学生,无定员。洪武二年诏:重学校及镌,设科分教,令式于学。乃降卧碑制,书颁乡射礼于学宫。
庙学,先系元元贞县达鲁花赤札忽见重修;元统中平原尹张仲鉴重修,至正四年县尹晁邦直重修。至洪武三年重修,久圮。天顺八年,县丞张瑄,重建大成殿。成化十二年,知县阴玺重修明伦堂、会馔堂。弘治十四年,知县朱良重修新丽。隆庆肆年,知县张崇譔重修,规模宏阔,视昔俨然。
先师庙,居学宫之中,大殿五间,东西庑各七间。殿有先圣先贤塐像,皆木主,甬道南戟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又南为棂星门三间,右为儒学门三间。门内西折为启圣祠,前为名宦、乡贤祠,后为世宗敬一碑亭。殿后为明伦堂三间,再后为会膳所。万历二年,知县王遵义、都御史张蕙等建议即此地创尊经阁三楹。堂之左为成德斋五间,斋南为库房三间,今移斋北,为成造所,右为达材斋五间,斋之后,旧厨房三间,学仓三间,号房二十间,今改为号舍止六间。棂星门左右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二坊。东有起龙桥,今废。桥东为水门,稍西为射圃厅,前作泮池,知县刘思诚建。教谕廨在明伦堂西,此训导廨二所,在明伦堂西。
(原载万历《平原县志·学校志》)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