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已有两月有余,教育生态逐渐转好,家长焦虑得到缓解,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班级里“学困生”成了一线老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不分快慢班的情况下,运用课堂有限的40分钟,老师只能兼顾大部分学生,但会出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的情况,作为老师,肯定得通过作业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学得慢的学生跟得上进度。现在要求减少作业,这对于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因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好,能主动课前预学,上课认真听讲,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课后只需要少量作业巩固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拓展阅读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但对于班级里的学困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力较差,如何平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成绩提高与作业量减少之间的关系,老师需要花更多心思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反思,就“双减”政策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浅谈几点:
一、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学困生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个性的发展差异,形成原因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摸清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家庭特殊情况,甚至于他们的生日、所喜欢的颜色等,都需要了解清楚。只有摸清他们的底细,才能心中有数的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总是不写家庭作业,上课爱说话,不认真听讲。通过仔细了解,我发现她其实很聪明,喜欢读书,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能及时完成正式作业,可只要一回到家,第二天的家庭作业肯定没写。经过和她妈妈沟通,才知道她的父母是老来得女,没有读过书,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加之她的爸爸喜欢酗酒,时常乱发脾气。可想而知,她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怎么能静心学习?于是,我将她的座位调到最前排,时刻关注她。上课时总送给她几个关注的眼神或微笑,鼓励她朗读课文或回答简单的问题,当她回答对了,就表扬她。渐渐地,她上课时坐的端端正正,小眼睛始终跟随着我,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思维也活跃了。我又针对她的特殊情况进行作业布置,作业量控制在校内完成,不用拿回家。即使有时候她在学校没有完成作业,我也不批评,而是鼓励她第二天补做或者降低作业要求让她读一读课文或背诵一首古诗。这样实践一段时间以来,她虽然还是时常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但她晚上回家不再干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了,反而喜欢一个人在房子角落读课文或读课外书,平时在学校也开朗了许多,而且成绩也由原来的二十几分提升到了五十多分。
二、宽严并济,平等对待。
面对学困生,我们更要做到宽严相济,一视同仁对待他们。要做他们的朋友,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他们正确引导和指引,又要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伙伴,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尊重他们。例如:我们班有两个学困生,他们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是却识字量很差,朗读一篇课文,百分之九十的字都不认识,而且也不会写字,一个孩子写的字好像一条线圈划出来的,一个孩子写的字好像许多短横拼凑而成的。要说他们智力有问题吗?没有。一个聪明活泼,一个沉稳懂事。在日常学习中,我尽可能的多关注他们,上课鼓励他们从读生字词开始积累识字,写作业从认真写好每一个生字开始要求。当有时作业完成的比较好时,就毫不吝啬的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当有时作业书写缭乱或者没有完成作业时,就严厉的指出他们的问题,要求重新补写,不把他们和其他同学区别对待。在生活中,有时间就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亮点,大胆展示自己,鼓励他们和同学一起玩。渐渐地,他们喜欢和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我们相约一起跳绳比赛。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好多学校实施分层布置作业,但在实践中,有些老师为了减轻学生作业量,把分层布置作业认为学困生基础太差,应该偏重于掌握基础知识就行,至于阅读与写作方面,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谭,还是不给布置的好。我不赞成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要做到平等对待他们,就不能让他们失去阅读的机会,就不能让他们失去学会写作的机会。所以,在日常学习中,我要求其他同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鼓励他们读书,读他们喜欢的书籍,把认识的字圈出来告诉我,如果认识的字一天比一天多,我会有奖励;在指导其他同学写作训练时,也同样要求他们写,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先试着借助例文仿写一篇,再自己练习写一篇。写得好就表扬,写得不好就重写,作业方面出现问题,必须严格要求。渐渐地,他们由不敢说到可以大胆在同学面前背诵课文,从只要写作文就抓耳挠腮到这次质量研判,他们的作文既没有出现背题作文,还写了将近400字,从原来的作文题最多只得5分感情分,到这次最高得了20分。也使得他们的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提升到了四十几分。
总之,多数学困生虽然学习方面有很多问题,但他们同样渴求进步,渴望被关注,希望有愿意倾听并能帮助他们成长的朋友,我们老师只有和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三、忍中有让,等中有帮
学困生的问题繁杂多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突然发生的问题而忍无可忍,但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认为这里的“忍”中应包含着宽宏大量的“让”。学困生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老师要改变他,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效,也就是说:教育者要有耐心,要“等”,“等”也不是被动地“等”,在“等”的过程中暗含帮和教的过程。怎样帮助他们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转化学困生,各方面的力量都不容忽视,只有取得了多方面的协助,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1.和各科任老师联系,齐抓共管。“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科教师的协作配合,在学困生帮扶上尤显突出。因此,老师应该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教师了解班级学困生的各方面情况,同时也让其他教师改变对学困生的偏见,了解学困生的闪光点,共同努力,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2.培养小助手,借助集体的力量。“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一个人的力量终有限,老师要努力创建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班集体,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培养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为老师的小助手,在日常学习中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对学困生进行帮助,使学困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树立起同班集体一同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3.与家长多联系,争取家庭教育不缺失。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成功=40%学生自身努力+30%教师力量+30%家长的推动作用。学困生的转化,如果没有得到家庭的配合,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老师可以通过打电话、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不失时机的与家长取得联系,通报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从而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使转化工作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开学初从完成作业课堂表现看,学习方面有很多问题,于是我及时和孩子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经常及时给孩子妈妈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建议家长要多陪伴孩子,要持之以恒的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在家长的坚持配合下,孩子在期中质量研判中成绩接近优秀。
“双减”之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变得更加繁琐而艰巨,但只要我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容忍他们的缺点,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的去探索,善于反思总结,相信这些小种子,终会已他们独特的方式发芽生根,努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