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就跟三个人有对话,一个是lisa,一个是任建斌,一个是彭佳佳,谈到对自己的发现:第一个是发现自己还是说得多,做得少,想得多,做得少,对自己的目标有描述,但是能否达成,却依然不确信,觉得还没有真正触碰到内心真实的渴望。
第二个是跟别人对话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容易陷入思考和倾诉,行动力还是不够。
第三个就是觉得不要轻易给别人建议。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给别人的一些建议,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疏远了我们的距离。这个背后可能是因为我的建议没有真正的帮到别人,反而误导了别人,这个是很大的问题,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或是说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并不充分,给到别人的,并不一定是他最想要的,也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反而觉得就是在误导别人。这是一种惨痛的教训,我更多的还是应该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让他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
在聆听主持人的引导,还有跟嘉宾的对话过程中,我再次体会到了,好好说话的前提,还是要先好好聆听,触碰到别人真实的需求,引导别人去自我发现,成为他自己,这才是好好说话的本质。应该是让每个人更好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去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朗读卓别林的一段话的时候之后,我也分享自己的一点感悟,可能头脑里面更多的是想到他这样说的原因,觉得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感悟,是对人生修养的要求,或者对个人品质的培养,对处事态度和行为的要求,表达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人生的态度和理念。当然这种理念,有时候我会觉得不一定完全正确,那是经由他的嘴说出来,让我们知道他有这种信仰,这种信念,是因为他经过自己的生活,得出的感悟,他有可能就按照这样一种信念去走他的人生旅程。而我从别人的身上也可以学到这一点,不一定完全相信别人所说的话,但是你要相信自己真实的感受,然后遵循内心的声音,真实地活着,这就足够了。
我在跟对话者交流的时候也提到,这让我想起了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养的13条,想起了一本商业畅销书,《最伟大的推销员》里面,那个海诺对自我的修炼,也是通过反复的语言诵读,来培养内心的一种信念,养成一种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个背后是语言的暗示作用,也是引导自己的潜意识,去相信一些东西,这样才能够真正经由这种信念,指引自己的生活,开始自己的行动,而不会产生大的偏离。
整一个早场的分享会和交流会听下来,触碰最多的还是对自己的真实发现,自己对昨天晚上所宣誓的梦想,还不够确信,还不知道怎么去行动,但是也经由主持人的引导,再次认识到,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相信的真实的想法,也不要轻易的去给别人太多别人不想要的建议,因为你所看到的和别人所看到的不完全一样,别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他要经由自己去发现,去确认,才是真正有力量。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种活动中,的的确确可以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思考方式,更重要的是应该走向何方?应该如何行动,那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勇敢地前行,真实地表达,去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