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号,读完2024年的第53本书—《心灵激荡:老俞对谈录》。
1.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人生定式,特别是人到中年,很多人对自己放弃要求了,就变成了所谓的“油腻的中年人”。但曾国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他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彻底调整自己、改变自己。曾国藩在46岁那一年被皇帝剥夺了兵权,他就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完成了人生最重大的一次调整,这件事发生在他快50岁这样一个似乎不可能有太大进步的时候。曾国藩后来也会以自己为例,经常跟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说,人到中年仍然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变的,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天下无事不可变,关键在于想不想变。
2.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不能放弃进步和学习。一旦放弃进步和学习,你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差,离时代会越来越远。你抛弃时代的同时,这个时代也在抛弃你。第二,不要放弃突破自己的勇气。比如,有的人在一个公司干不好,但是拿的那份钱又舍不得放弃,放弃就会失业;有的人其实在某些岗位上非常无聊,每天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也觉得很惭愧,但是也放弃不了那个岗位。我觉得人不光是自己意念的产物,也是自己所处场景的产物,所以一方面在意念上要愿意突破自己,去做新的改变,尝试新的冒险,尝试新的业务。就像新东方业务要转型,我就开始做农业,很多人都劝我别做,但我觉得这么好的、这么大的一个领域,又符合国家的振兴政策,我为什么不去尝试呢?另一方面要改变场景,如果在一个场景中过得实在憋屈,那就应该改变。所以,在我看来,人的精彩跟年龄没关系,曾国藩一生都是自我要求不断精彩的过程。
3.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天给你的礼物,而不是一个器物,所以一定要抓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4.对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兴趣;对于年轻人的父母来说,一定要教会孩子,让他们有真正的爱好,而不是纯粹地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哪怕有一个爱好也好。最怕的就是一个人成年之后完全没有自己的兴趣,那就没办法了。
5.中等水平的学生反而能找到更大的发展机会,并不是因为他更聪明,而是因为他更灵活,视野更开阔。
6.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知道你学什么和你将来做什么大概率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如果想用大学学的东西混一辈子,做的肯定是很低端的工作,因为大学学的东西本身就是过时的,不可能学出来就能用来赚钱,就算是干本行,也要不断地学习。但大学一定不能荒废,就算不爱这个专业,也要好好学习,尽量能够靠谱,我把及格视作是靠谱的表现,这个人靠谱,就不会最后撂挑子不干。
7.其实真正的坚持都不累,所以不存在坚持,它其实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8.希望大家搞清楚,学习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学习始终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改善。能够养家糊口的东西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候我们努力做了很久,以为能挣到钱,但是没有;但有时候你没干啥事,突然就挣到钱了。
9.别听那么多育儿书,听了20本还不够,肯定不是书的问题,应该多听点物理、数学,或者历史、创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这对你育儿的帮助更大。反过来如果天天想着自己怎么才能做好宝妈,很可能让孩子觉得很焦虑,因为孩子觉得你没有生活,你整天就盯着我。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哪怕你60岁了,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生活,一定要不断添砖加瓦,努力进步,这样你的孩子反而能活得更自由。这就叫“用价值观来引领”。但很多家长完全搞错了,他们不要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然后就天天盯着孩子,到最后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