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嘉(2)
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谈环节
4.用稀缺性对抗不确定性
️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掌控感?就是把一件现在做的事情,擅长做的事情,做成事业,做出它的稀缺性,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积累。当我们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所有东西都会围着我们转。
️如何做到稀缺性?
第一, 我能。我做的这件事情一定是我能做的、擅长的事情,这一点要看天赋,就是当我们做这件事情时,我们比别人快。
第二,我喜不喜欢。我能这件事越做越有趣。
第三,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很美好。可以回馈社会。
只要我们找到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对我们而言具有这三个特质:我能干、我喜欢、很美好,那就持之以恒做下去,一旦做到了稀缺性,就不用焦虑,因为定价权在我们手里。
️一定要去定位自己这辈子想干什么,且要在适当意义上和经济收入有所挂钩,能帮我们带来生存所需要的经济资源。
️我们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花时间,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了太多时间。把物质欲望降低一些,把对未来理想追求的东西放高一些。
5.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负面情绪是我们前进成长的动力,我们会去改变它。我们需要摆脱负面情绪,把负面情绪向正面情绪、向我们的价值及目标去引导,让它们成为一种向前推动的力量。
️我们应该珍惜负面情绪,并把它作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第一,接纳,有负面情绪是一个很正常的存在,学会接纳它。
第二,转变,把负面情绪转化成为一种动力。
第三,导向目标,我们用负面情绪做什么?要去证明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内外两种负面情绪的解决办法:
第一,绝对不做冲动性回应,给它足够的时间消化,因为冲动性的回应往往会产生更负面的影响。
第二,要努力理性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要去寻找原因,找到负面情绪的来源。
第三,转化为动力,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负面情绪,把它们转化为正面动力,是人生特别重要的事情。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绝望就是一种负面情绪,希望则是一种正面情绪,但因为这种绝望才会让我们拼命去寻找光明所在,去寻找希望。
6.青少年抑郁症频发,低势能或成关键因素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能够重新学习,要主动给孩子扩大势能,这个势能就是他们的期望和未来之间一定要存在差距。更多鼓励孩子的自驱力,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擅长的、感兴趣的事,并且帮他们梳理出更清晰的未来——这是你将来的榜样,这是你将来要达到的目标。
️一个人一旦到了大学、进入社会,能让我们脱颖而出的一定不是我们的短板,而是长板。
7.如何提升专注力
️专注的一个核心点就是,要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专注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切入进去。很多时候我们不要问自己能不能做这件事情,而是要问自己怎么才能把这件事情给做了。所谓的专注就是专注于当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发挥我们自己的主动性。
️专注力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那件事并达到一定的目标。
8.《心理学通识》
️刘嘉通过写这本书治疗了他自己,让他能够看到他内心究竟想要什么。
对谈结束
️如果想让自己心情好,心情就一定能好。心情好了,后续的事情就会变得更顺。当我们心情好了、充满微笑地做事,周围的人也会被感染,我们也会觉得更加开心。同时,我们遇到任何事情先让别人一步,先帮别人一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如果能把握好这点,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好。
️活着不容易,但只要努力,只要活的方向对,活着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感悟反思:
今天把刘嘉老师的部分看完了,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打造稀缺性的这部分内容,我跟着刘嘉老师的思路,思考了一下我能做的,擅长的事情,就是写东西吧,特别喜欢写日记和感悟反思。然后是喜不喜欢,写东西我是很喜欢的,看书写作、写商品文案宣传推广、写直播、短视频写脚本,反正都是关于写的方面。同时这件事让我也觉得特别美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所以我喜欢并且擅长还能回馈社会的就是写东西,输出,写出来的东西用嘴巴表达出来也是可以的,比如直播,拍短视频,销售……
但是目前我还不能很好的组合,特别是和使命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读书营这段时间这些书的学习,我已经找到自己的使命,和慢慢的通过读书找到自己了,但是目前就差组合起来了,我知道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发掘,后面自然而然就会自己显现出来。
然后看到刘嘉老师说,他写书出书不是为了卖钱或者是获得名誉价值,当然这些附带的价值都会有,主要是神奇的在写书的过程中,他把是把自己给治疗好了,我感触很深,写东西出来一开始为了分享,后来就是写给自己的,最后把自己治疗好了。我想这就是吸收输出,能量打通的一个过程,不然全部是吸收没有出来就会堵,有种读了很读书,仍然过不好的感觉。而只输出不吸收,时间长了没有灵感素材可以输出,所以读书输入+输出真的是最好的一个模式。回到刘嘉老师访谈的主题,成为更好的自己,读书和写作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灵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