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碰到学习上难题,现在还没有养成自己去完成的习惯,总是拿着题目跑来,“这个怎么做?”,“这个我不会写!”
当孩子向父母提问题,往往是简单的题目,或者是已经做过了的题目,结果就是父母在指导孩子的时候,语气、态度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恼怒。
孩子碰到了难题,他自己解决不了,本身就已经发愁了,再加上父母耍耍威风,自然引起孩子不快,
“我就是不会!”
“你说的我听不懂!”
然后发脾气跑开了!
“你这是什么态度,干嘛发脾气!”
“我好好给你讲,你就好好听着!”
明明是好心教孩子,但是爸爸妈妈的话术不对,那只能是火上浇油,最后又是一阵激烈的冲突和对抗,教育自然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问题导致情绪,情绪控制不住,父母和孩子的情绪都无法缓解的时候,教育也无法有效达成。
解决教育上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情绪失控的问题,只有心态平和才能相互理解。
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情绪和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产生共鸣,在理解孩子情绪的同时,表达对他碰到难题时同理心,孩子才会静下来好好地听。
同理与话术并重,理解与支持齐上,教养会轻松许多。
“这道题是这样啊,我们一起再读读题目!”
“题目挺难哦,看来你碰到麻烦了!”
“看这道题目,我也有点懵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题目做不出来,看起来你很不高兴啊!”
“我们一起看看题目,一步一步来好吗?”
孩子把我们当成他的依靠,当成他解决麻烦的好帮手,那么即使父母有情绪,也用放下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一直都站在他的那一边。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理解和支持我的”,他才会把难题当成自己的对立面,而不是把父母!那孩子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他想说的话,他的耳朵才真正地打开接收父母给出的信息。
深化对学习的理解
不会的题目讲解完,孩子也听明白了,这时候亲子间的关系融洽,就是深入探讨学习的时机了。
讲一道题,会一道题,是比较被动的学习方式,难题讲解完,并没有就此结束。
“题目确实有一定难度,你看我们一步步地把它分解,就可以答出来!”
“学习碰到难题,不仅要弄懂,而且还要巩固,也就是需要多做一些练习,慢慢地把难题记住,同时掌握它所涵盖的知识点。”
因为无法解决难题,孩子有情绪,当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其实也愈加增强了彼此的关系;这时候孩子才能够静下来好好学习,而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养成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