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5.误区三:处理完其他事才好动笔
“清爽好动笔”指的是,在静下心来动笔之前,我们应该先把所有的其他任务都处理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学术界,它是流传最广、危害也最大的神话之一。
在最近一次培训教师写作的工作坊上,有六名同事的写作陷入了困境,他们正努力用三种驯服技巧来解决问题。他们都同意使用项目盒子来整理项目,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写正文或者通风文档。我们每周见一次面,讨论写作的进展情况,决定接下来的步骤。
第二次见面的前一天,我们都收到了一封T发的邮件。T说自己没用好这三种技巧,就不来见面了。她说手头上的事情太多,那一周不适宜动笔:见面前必须先把卷子批阅完,下周还要出差。不过,她希望等事情都做完之后,能继续与大家见面讨论,因为她要写的书已经拖了很久,很想重新开始写。
显然,T已经陷入“处理完其他事才好动笔”的幻想中,现在也没有走出来。她说自己想要也需要写一本书了。她本来信心满满,觉得每天15分钟没问题。我们的工作坊开展在春假前,所以她有整整一周是没有课的。然而,她还是觉得有无数其他的事情要做,连运用三种技巧、动笔写拖了很久的书的时间都没有。
第一次见面我们讨论了A、B、C类时间的问题,所以她知道,在做批阅卷子这样的事情之前,她可以也应该先动笔写一小会儿。她知道,长期高产的秘诀就是少压力、勤动笔。她不缺乏信息和指导,还有一群支持她的同事,但是在整个春假里,她还是每天抽不出15分钟用来写书。她相信——并真的认为——她需要“把事情都处理完”了再来写作。
组里的其他人没有屈服于这种幻想。他们也有其他事情要做。他们也觉得本周并不“适宜写作”。他们知道,每天受到的种种诱惑促使他们推掉只有15分钟的写作任务。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于这些诱惑,接受了三条技巧,回到了拖延已久的项目上,从而使自己的写作开始有进展了。只要感受到一点点进展,他们都会如释重负——停顿的项目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了。驯服技巧让他们对项目和他们自己有了更好的感受,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做出了更好的选择。
工作坊的其他成员现在会定期见面,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写作小组。但是,那位要“把事情都处理完”的同事再也没回来。我们邀请了她好几个月,她现在还在邮件列表里,可惜她一直“太忙”,没工夫把时间花在那本她自称想动笔,也需要动笔的书上。显然,问题已经更严重了。但是,除非她从借口中解脱出来,否则她就不可能解决问题。借口就是,她必须先把其他事情做完,然后才有时间写作。
问题在于其他事情永远做不完,而且只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收件箱和书桌上永远是堆满了各种的任务。总有想不到和不想做的事情砸到我们头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想办法好好写作:确保写作的时间和精力,把它放到第一位。否则,别的事情都做完了,只有写作没完成。
论文写不完。有的日子确实很忙碌,但是,这些写作以外的、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终究会搞定的,哪怕我们勤动笔,每次只写一小段。我觉得,勤动笔不仅不会耽误其他的事情,反而会对它们有好处。
反向计划表会说明你把时间花到了什么地方。我的反向计划表显示,我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到了写邮件和备课上。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忙忙碌碌,很难找出大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写作。我们并不需要大段时间,只需要有规律地去写,每次时间都不用很长。每一天都要写,而不是“事情都做完了”再写。
那么,确保每天短时间写作为什么会变成困难的事情呢?校历的误导是一部分原因,它总会显示出各种虚幻的空闲时间:周末、春假、暑假。我们信以为真,以为现在没有时间,到时候就有时间了。实际情况是,当课程和学院的事情少一些的时候,我们以为会使压力减轻一些,但是由于我们拖欠的事情太多了,比方说陪家人、休闲放松、做家务等,永远都不会有清爽的时间。
难以看破这种幻想的另一个原因是,写作总会伴随着不安,而“太忙”正是一个可以推脱的借口。我敢肯定,这正是T的经历,我们那位“手头事情总是太多”的同事。她的书对她是一个情感包袱——虽然她不愿承认,“太忙”的借口正好使她能够避免直面问题本身。但是,她会为她的逃避付出很大代价。
搁笔时间越久,我们就感觉越糟糕,也越难捡起来。我们不是通过通风文档和集思广益来坦率面对令人困扰的、不快的感受,而是用其他事情来把时间填满。把动笔的困难推给其他事情是很容易的。这大多是无意识的,但神话正是通过无意识来发挥作用的。
我们会在第四章6讨论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拖延的项目。现在,请注意:“太忙”既是真实的感受,也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障碍。
要想破除“琐事办完才能写书”的想法,首先可以面对生活的现实。生活现在很难应付,未来很可能也是一样。一年之后,五人写作小组里有一位出了车祸,差点丧命(好几个月才恢复过来)。女儿生了重病。系里的一位讲席教授死了。年迈双亲出了好几件大事。有人无理地提出起诉。祖传家具被搬家公司摔坏了。牙齿需要动大手术。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系里的麻烦要解决,学术会议、公众演讲、家庭旅行,一件接着一件。
另外,日常工作也有很多事——备课、委员会开会、写报告、写推荐信、课程打分。学院生活就是这样的。然而,哪怕有这么多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的大难题和小麻烦,每名组员还是坚持写作,并取得了进展。
放下“事情迟早会搞定的,然后就可以解放了”的幻觉吧,这能让我们想清楚在事务缠身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当下的写作时间。如果你觉得写作的前景黯淡,原因可能是,你觉得生活里的事情够多了,塞不下“写作”这一项。这种感觉就仿佛是生活已经被撑爆了,实在没有任何空间了。
挑战“清爽好动笔”论的关键在于,你要记住:学术成果不只是一项烦人的琐事。它是一项自愿的责任——我们需要出成果,以便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获得成功和快乐。学术写作应当是一项我们尊重的、信仰的活动。它不只是“又一件事情”。它是学院生活的主轴。只要我们勤动笔、少压力、出成果,在友好的环境里写着我们关心的话题,写作就可以带来快乐和回报。
写作可以是我们的避难所,因为每天的这样一段时间能够使我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信仰事业中。我们确保了学术写作的时间,也就是践行了我们对自己关心的难题与困惑的责任。我们如此努力正是为了过上这样的生活:把其他事情都排到后面,确保每天都能拿出一小段时间写论文、写专著。这就是对责任的尊重。
在讲驯服技巧的那一章里,我曾建议读者,要把写作项目想象成耐心等着我们每天去遛的小狗。如果我总是等着事情都做完了再去遛狗,那它就永远出不了家门了。我很容易忘记必须要遛狗,我认为这是我的特权,而不是另一项任务。有的时候,我的时间只够带着它绕楼转一圈,但每天我至少能与狗狗度过了几分钟快乐、放松的户外时光。遛狗是正确的,它减轻了我的焦虑,也让我好喘口气。
如果你能把写作重视起来,而不是当作平常琐事,那么它就会使你快乐。在无数工作上的杂事让我们忙得团团转时,学术写作正是一种特权。生活不堪重负的时候,规律的写作时间会宽慰我们,庇护我们。如果我们能每天写一点,哪怕很短的时间,完成其他要做的事情也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