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唠叨去打断孩子的游戏
现在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90%的心理疾病的病因都在父母身上,其中因母亲唠叨而发病的占60%。
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一个人年长之后,其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这个人也会唠叨个不停。人们大多数的唠叨指向的是一种心理问题。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会把自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通过唠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或者转嫁给别人。
爱唠叨的家长还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往往沉浸于表达自我感受,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说,看到孩子在看动画片,不去做家庭作业,父母就会反复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尽管孩子早就说过,“看完这一集后就去做作业”,但因为父母不停地唠叨,孩子就生出了厌烦心理,甚至故意不做作业了。
当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不能做到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翻旧账。父母把此前孩子做错的许多事都拿出来说并不停唠叨,结果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不能乱说一通,更不能反复去唠叨。
在孩子身体发育的阶段,有些事情会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不良心理反应。唠叨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事情之一。在唠叨中,孩子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要么在唠叨中沉默,变得越来越孤僻、自闭,要么在唠叨中和唠叨的父母一样,慢慢也变得唠叨起来。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大事小事都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帖帖。当孩子犯了错,他们反复劝说,也很累、很辛苦,但是孩子往往不领情。这是因为听多了重复单调的话,孩子首先会产生心理疲惫感,进而产生厌倦与反感,接着就是满不在乎。唠叨的正面效果微乎其微,而负面效果却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
父母爱唠叨,后果很严重。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父母的唠叨会使其产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问题。孩子会认为,反正父母爱唠叨,什么事都要管,慢慢地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父母唠叨过多,孩子就算听从了父母的话,也会在内心产生抵触或怨恨等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受到破坏。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游戏。孩子的很多做法可能会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进而进行干涉。然而,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父母要做的,是作为大玩伴,参与孩子的游戏,但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控制整个游戏的进程。父母只是配合孩子的游戏,并利用合适的时机给予孩子一些意见,在不破坏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公平的游戏方式中,孩子是掌控者,他可以接受或者拒绝父母的建议。父母千万不可对游戏横加干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尽管玩游戏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但父母还是会因为安全、卫生等理由,干涉、控制孩子的游戏内容和方式,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心智成长。英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33%的英国孩子觉得,想要保持衣服的干净,只能尽量不要到户外玩耍;72%的英国孩子认为,为了避免父母责备自己,要跟一些容易弄脏衣服的游戏说再见;66%的英国父母承认,如果孩子在游戏中搞得很脏,自己会觉得很失败,没有面子。中国父母控制孩子游戏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都该引起父母的反思和警戒。
父母以危险、不卫生、对学习没有帮助等为理由,对孩子的游戏加以限制,只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与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来学习技能、培养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