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结束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一个班及格的人数寥寥无几,不觉得自己出的题目难呀,上课时感觉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很积极主动呀,可为何成绩竟是这般……自己也算看清了现状,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真正学得好的,基础还算可以的,只能说一个班也就那么两三个吧!真想问上一句:“拿什么拯救他们……”
寒门再难出贵子,实在是如此,如今的“农村”渐渐浮躁起来了,很多人虽说仍是“农民”,可是却缺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持,少了对土地的眷恋,少了对庄稼地的热爱,缺少了理想中的纯朴善良……他们的新一代,更是无法正确地去认识自己,无法体会到“贫穷”的悲哀,认清不了现实,缺乏远大的摸得着,看得见的理想。相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形贫穷,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自身的“贫穷”,国家政策好了,日子越过越好,新生代的农村孩子们渐渐变得飘飘然了,不懂得珍惜上学的机会,在校期间不努力学习,吃不了学习上的苦,不愿意动脑思考……他们在知识的沙滩上,不愿去采捡珍珠,任由时间流逝,白了少年头,也许只能留下无限的空悲切。
很多农村的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虽然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可很多人并不认为学习是必须的,他们甘愿未来继续像上一辈一样,放羊,种田,做苦力……早早放弃了学习。即使是一些没有放弃学习的学生,也会由于眼界的狭小而在这一番小小天地里作威作福,很难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同龄人的一个差距。自我满足,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很多时候为他们惋惜,惋惜那匆匆流逝的分分秒秒,惋惜那纵容了其肆意妄为的关心爱护……
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英语考零分?为什么天天在学校不想着好好学习?为什么很基础的字词句都不会,都不懂?基础教育,老师失去了教育的自由,教无定法,上课本应如古代的私塾一般,难道上课就必须要有上课的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吗?很多时候,学校给老师的一些“任务”,和孩子的教育问题形成了冲突,老师不是来了工作的,更像是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的,而这些任务是和a、o、e,1、2、3,毫无关联的。老师的精力有限,整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必然会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怀疑,认识不到学习的本质。
日常工作中时常碰到同事吐槽学生的不学习,题目都已经展示在黑板上了,依然睁着眼睛,昂着脑袋,不去动笔。四年级学生了,“办公室”这个词都能写错,“为公室”“办工室”“办公事”……错误千奇百怪,如此常见的一个词,每天看得到的指示牌有真正看进心里面了吗?这种如此低级的错误需要老师怎么讲呢?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弄错了,学习永远是学生的事情,学生不上点心,不去认真对待,任是老师再怎么拼命去吼都不抵用呀!
拿什么拯救你们,我的孩子们,请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对你们来说,不通过高考这条途径,你们如何拼得过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未来,你们真得有立脚之地吗?我不理解你们,可我想祝福你们,早点长大,早点认清现实,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19.4.4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