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还是婴儿时,家长盼望他快点长大;可是当他真的长大了,家长会突然发现他变得不听话了,对爸爸妈妈的拥抱、亲吻感到难为情,甚至拒绝爸爸妈妈的体贴关怀。有些孩子的反应更为强烈,他们开始对家长的教育反感,不但听不进去,还经常与家长发生争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家庭环境比较特殊,比如单亲家庭,这样的孩子容易敏感,由于情感上的需要不能满足,会迁怒于家长;有的是因为家长爱唠叨,让孩子感到厌烦;还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不好,心灰意懒,觉得大家不喜欢自己。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因为孩子长大了,他的个人意识增强了,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以前家长说这个东西不能碰,他就不碰了,但现在他会想:我碰了又怎样?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孩子所接触到的东西总是最新、最快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上一辈会有很大不同,如果再用家长制的观念去束缚他们,肯定会引发矛盾。
如果孩子和家长之间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单纯的说教和强制都是不可取的,搞不好会使事情更糟糕。
其实,就算是情绪最抵触的孩子,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周围人的无条件的爱。家长应该选取孩子防御心理最松懈的时候表达自己的关怀,这时的孩子最容易接纳感情滋润和爱抚,两代人走得越近,孩子才越会接受家长的建议。
以下是几种应对孩子抵触情绪的方法,家长可以一试。
1.进入孩子的兴奋区。
孩子总觉得家长不了解自己,和自己不是一类人,但当有一天,他发现家长也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时,会感到很惊喜。
比如,当孩子被一个节目逗得哈哈大笑时,家长可以马上进入到孩子的氛围当中,和他一起讨论这个有趣的节目。同时,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脸,这样孩子才能真实地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另外,如果此时给予适当的爱抚动作,孩子也易于接受,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在孩子还没有“回过味儿”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自然且迅速地退出,因为一旦让孩子察觉到,他的情绪可能马上会变得抵触。
再比如,寻找与孩子之间的共同爱好。我曾听一位妈妈说,她儿子和爸爸的关系很紧张,爸爸在家里只会一味地训斥儿子,而儿子每天一进家门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但是,父子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是球迷,这位妈妈瞧准了这一点,一有球赛就招呼父子俩一起看。渐渐地,父子之间的感情亲密了,儿子在作文中写道:“没想到球场看台上的父亲是这样的活跃,他不再是父亲,我也不再是儿子……”
2.在孩子身心受伤害时给予适当的关爱。
这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孩子生病时,往往变得很脆弱,希望得到家长的怜爱;当心灵受伤害时也是如此,希望从家长那里得到力量。在学习上、交友上,孩子都会遇到挫折,变得很沮丧,但同时,又不愿在父母眼里变成“失败者”,所以作为家长,这个时候既要表示同情,又要表现出对孩子能力的信任。通过这样的交流,孩子会觉得家长是最可靠的人,平时的抵触情绪也会逐渐消除。
3.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抓住孩子做过的一件小事,然后给予肯定,通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对表扬也抱有戒备心理。
有的家长以为说“你真好”“你真乖”,孩子就会高兴,这么做,年龄小的孩子还可以接受,但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反而可能引起他的反感,他会觉得家长很虚伪,在把他当小孩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又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因为这种认可是对自己能力的承认,所以家长表扬时要有的放矢,适可而止就好,而不是多多亦善。
4.制造机会,争取主动。
机会并不是只能靠等待,我们自己也可以制造机会。比如,有位家长发现,学校一到三月份就会搞“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活动,所以他总是提前一个月,有意识地叫儿子和他一起打扫卫生、缝补衣物、补车胎等。果然,这个孩子在“学雷锋”活动中获得了入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当孩子自豪地把奖状举给家长看时,露出的是最纯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