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婚姻里的折腾,我得到的婚姻启示

我曾经丝毫不懂得沟通,以前我的沟通方式只有两个,辩解或者逃避,简称打或者逃。

那是因为我来自于农村,因为村民们民风淳朴,读书少,大家解决事情的方式只有三种,打、逃,第三种比较高级一点,叫做论理。

特别是我妈嫁过来之后,她就是我们村上被大家请去论理的人。

因为妈妈爱讲道理,以至于我懂了很多道理。这些道理成了我要求自己和别人的标准。

初中的时候,跟我一样大的学生喜欢打群架,而我选择逃避,我收获了安全和全校成绩第一。这让我体会到逃避的好处。

我很早就下定决心离开自己的家乡,其实离开的动机并不多么高大,主要是因为农活太累了,这其实是一种逃避的策略。

我和老公是自由恋爱,但是我们俩真的门当户对,他的家乡也是农村!

而且他也是因为农活太累了,所以立志要考上大学!

于是两个同样策略的人相遇了!(此处可以听到刀剑声)

只不过,他更多的会指责,而我更多的是逃避。可是这次我无处可逃,也不能再逃。

在一次次被指责之剑刺伤之后,我曾经抑郁,沮丧,自卑,甚至怀疑人生。

还好,我儿子出生了,儿子的成长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可以继续成长的。于是,我开始练瑜伽,开始了解自身,开始读书。

我看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家庭会伤人》,《原生家庭》,《执迷》,《依恋》,《爱的五种能力》等等心理学书籍。

藉由这些书籍,我回望自己的原生家庭,看到了无知和因为无知产生的自大,看到了虚荣与面子。

我不再抱怨自己遇到这样一个喜欢抱怨和指责的人。而是开始改变自己。

我也去检查对方的原生家庭,原来我们都有一个在泥潭中挣扎的童年。他那指责背后是不满,是抱怨,是自卑。

原来我们双方都缺乏爱的能力。

在《爱的五种语言》中,提到爱的三个层次:

1)满足自己的需求

本质上是爱自己,是自己对对方的需求,是跟对方一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开心快乐一些。

2)“自以为是”的付出

用自己的标准以为自己在付出,其实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

3)满足对方的需求

用心体察对方的需要,以对方的角度去满足他,能深深打动对方,让对方感到深深的爱意。

原来我一直在进行“自以为是”的付出。

我的心境变了,老公缺乏符合我自己标准的爱,我要好好爱自己。

通过一系列好习惯的建立,坚持练习瑜伽、跑步、冥想、读书、早起,

我理清了存在于自身的陈年污垢,改变了思维认知,不再歧视和自大,更加的接纳和谦和,也学会了不断成长自己。

我坚持做好陪伴孩子的成长。

在不知不觉中,家里那脉冲式的争吵越来越少,欢声笑语多了起来。

我们开始重新往情感账户里存钱。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会给我讲他的小学,中学。

他发过脾气之后会开始自我觉察,找到情绪背后的情绪。

他在慢慢的发生改变。

我学会了聆听和沟通。

就在上周,我开始将婆婆过去的经历写出来。

婆婆的母亲在她14岁时去世,因为兄弟姐妹众多,婆婆的父亲再婚了,为她们找了一个后妈。

婆婆和她的后妈相处了6年,面对后妈的指责和谩骂,婆婆能做的只有忍受,所有的委屈和不满只能憋在心里。

这一刻我明白了老公的指责和不满来自于哪里,其实是来自于婆婆在倾诉过去的悲惨经历。

而作为儿子,是最希望能给妈妈分担一些,给妈妈一些保护,可是他却什么都作不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了无力和自卑,同时心里有对妈妈无能的不满。

我们的深度沟通仍然在继续。

最后我想说:

对于家族,没有必要去维护那虚无缥缈的面子,通过回望原生家庭,找到不足,进行改进,更有利于自我和后代的发展。

对于过去,我们都无力改变既成事实,唯一能改变的是现在面对它的态度,当能够完全放下,也就变得坦然了。

心灵如同钻石,只有每个面都光洁无比,才能照出自己那无比清澈的良知本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泥泞甚至不堪的过去,心灵也会因此受到一些创伤,甚至蒙上了不满和抱怨的灰尘,

但是只要时时擦拭,我们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